會員專區文化

【政治小編網路戰4】4股力量內外夾攻 政黨操作網路聲量大解密

2014年的318學運落幕後,公部門開始重視網路溝通和社群經營的重要性。
2014年的318學運落幕後,公部門開始重視網路溝通和社群經營的重要性。
阿德形容,這些外圍盟軍,例如民間的友好粉專,像極台灣早期的地下電台,「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需要保持形象,以獲取中間選民支持;至於『潑髒水』這類工作,就交給外部的人,靠他們用這種方式拉攏激進支持者。」
行政部門擴充社群資源的同時,政黨端也為了因應選舉到來增加新媒體人手。大選前,北平東路的黨部大樓多了許多選舉任務編組的臨時人力,「他們平常工作就是找資料、經營一些外部粉專,還有做哏圖,圖還不能做太好看。也會先跟民間自發的友好粉專打過招呼,相互呼應。」親近執政黨網路操作的小查(化名)說道。
大選前夕進入黨部工作的阿德(化名)觀察,不少網紅、KOL都和政黨高層間維持著常態聯繫,以交流訊息。另一名黨部工作人員也注意到,政黨高層、民間粉專、網紅以及公部門間各有橫向聯繫管道,遇上政黨需要「平衡網路輿論」的議題,便由黨政一方提供資訊給KOL或民間粉專,藉此讓議題在網路世界發酵。
政黨、行政機關和民間粉專之間串起一道網絡。交織成聯合戰線,共享資訊,吹動輿論。不同於政府部門的廣告、業配,這些資訊往來不一定摻雜商業利益。「例如對網紅來說,有人放消息給他們,會讓他們有靠近權力的感覺。而且網紅就是靠粉絲、訂閱數來創造價值,他有東西可以放在個人頻道上,才有辦法持續維持聲量。」阿德說。
2018年敗選後,執政黨開始加強社群經營的力道,也要求各部門粉專共同進行政策宣導。(取自行政院臉書)
阿德形容,這些外圍盟軍,例如民間的友好粉專,像極台灣早期的地下電台,「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需要保持形象,以獲取中間選民支持;至於『潑髒水』這類工作,就交給外部的人,靠他們用這種方式拉攏激進支持者。」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