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2020.12.10 22:59
【名人理財】帳戶理財法奏效 賴薇如成功攢錢購屋

外型甜美的賴薇如,螢幕上常給人傻大姐的印象,但她其實有顆聰明理財腦,從節流做起,不僅對日常生活開銷精打細算,更記帳長達10年,用帳戶理財法成功守住錢財,從月光族晉升為有房一族。
採訪當天,走進賴薇如投資的香檳酒吧,挑高的空間、華麗的水晶燈、浪漫的絨布沙發,再加上綠色植栽點綴,看上去奢華又隨興。此時,獨自一人前來,手提大包小包的賴薇如推門而入,第一句話就是:「你們要喝什麼呢?我請客。」
大氣、客氣,是賴薇如給人的第一印象,而螢光幕前的她,還多了點貴氣,經常在時尚節目中分享最新流行資訊,穿搭時髦。不過,私底下的賴薇如卻跟大家想得不太一樣,「我平常很常搭捷運,方便又能省錢!」
賴薇如理財小檔案
- 出生於1984年
- 現職藝人、副業經營
- 學歷景文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
- 經歷女團7朵花成員、平面模特兒
- 理財心法用房貸、投資、日常生活開支、固定生活開支4個帳戶分配各項支出,並搭配記帳調整日常開銷習慣。
擺脫月光 4帳戶守財
很難想像,節目上介紹各式名牌包,給人拜金形象的賴薇如,其實一點也不拜金;為了省錢,也常自己下廚,跟她相識超過15年的好友Jack就說:「別看薇如這樣,她做菜可是會精算成本,希望用一樣食材做出多道料理。還有,找我運動她都專挑最省錢的,像騎腳踏車、爬山。」
其實出道近20年,賴薇如也曾為了追求物質生活淪為月光族,但如今她說,只想過得簡單踏實。「先了解自己怎麼花錢,是改變的第一步。」師從古老的「信封理財法」,賴薇如將「分信封」落實為「分帳戶」,把支出分門別類,同時建立不同的戶頭,預設每個項目會花費的金額,只放一定的錢在每個帳戶中。
「當錢放在不同的帳戶,要挪用就很麻煩,我會因為怕麻煩,忍住想花錢的衝動。」賴薇如目前設有4個帳戶來守財,分別為房貸、投資、日常生活開支、固定生活開支。
「房貸的帳戶最單純,直接放3至6個月的房貸金額進去,約30萬元。至於投資的帳戶,主要是用來買股票,有近7位數;固定生活開支帳戶,則是包括水電、電信費等基本開銷,同時也是存放收入的母帳戶。最後是日常開支的帳戶,用來繳卡費,我錢放最少,因為這樣才不會多刷。」賴薇如一一解釋。
帳戶理財還不夠,賴薇如會再搭配記帳,掌握花費細項,「日常開支是每個月變動最多的帳戶,記帳就能弄清楚錢到哪去。」而10幾年來,她堅持手寫記帳本,「用手寫下每一筆數字,更能讓我記得花了什麼錢。」此外,大筆開銷若採分期付款,賴薇如也會將分期付款的費用、期數記錄清楚,「這樣我一看到記帳本上的數字,就會提醒自己還在分期付款,要節省一點,減少和朋友的聚會。」
開源節流 投資不貪心
「記帳讓我調整交通、飲食的花費,反正就是不能超過日常開支帳戶存放的金額。」如此日積月累,賴薇如終於攢下了幾桶金,但她不甘於此,也想創造被動收入,「我希望在工作的同時,我的錢也能幫我賺錢。」
於是近幾年賴薇如在股市小試身手,但她不改對金錢審慎的態度,從一開始只投入10幾萬元試水溫,到現在有近7位數部位。選股上,賴薇如最在意公司有沒有成長性,因此,她會要求公司近2年每股稅後盈餘持續成長;至於進場依據,則會參考技術線型,「K值小於20我才會買。」像是4年前買進的敦陽科就為她帶來不錯的報酬。但賴薇如自認不是專家,因此停利點設在10%,「我不貪心,有賺到就好。」
低潮醒悟 決心學理財
賴薇如坦言,沒有財經背景,研究起股票很吃力。不過,對投資感興趣的她,仍持續認真學習,「今年因為疫情,在家時間變多,我每天都看財經節目、理財相關書籍,想更了解財經知識。」她的積極程度讓好友Jack都說:「一講到投資話題,她就特別有勁!」
從月光族到現在精打細算,賴薇如的改變來自2次工作低潮。加入女團七朵花前,她是網拍模特兒,「當時每個月拍照有5萬元左右的收入,這對當時只是學生的我來說,是很大的一筆錢,所以物欲一下就膨脹了,我甚至搭計程車上下學,很誇張吧!」賴薇如說。
加入七朵花後,受訓的一整年都沒有收入,「那是我第一次對沒錢這件事感到害怕。」然而改變不易,一直到七朵花解散時,演藝事業落入第二個低潮,賴薇如才驚覺大事不妙,「那時候我已經25歲了,收入卻不穩定,而且媽媽被倒會過好幾次,她因為不懂理財,只能用這種高風險又不聰明的方法。種種原因都讓我很焦慮,才下定決心從節流做起。」
靠著記帳及帳戶理財法,賴薇如終於存到一筆錢,「沒想到,本來想買美金賺匯差不成,還在理專慫恿下,買了投資型保單,2年後回頭檢視,發現不但沒賺錢,也沒任何孳息,一怒之下就解約了。」提到這段經驗,賴薇如難掩失望,「雖然沒有賠錢,但加上時間成本就是損失,不過最氣的還是自己把投資的掌控權交給別人。」
貸款買房 存錢更積極
之後賴薇如投資理財不再假手他人,30歲時買進人生第一間房,完全是自己的決定。談起買房過程,她自認衝動卻不後悔,「我當時上節目,聽說新莊重劃區那邊要蓋商圈,剛好那裡離外婆家很近,我想說去看看,沒想到一看到就很喜歡!」晉升有房一族的賴薇如,心態大不同,「我開始逼自己存錢,更不敢亂花錢,這才發現買房沒有想像中的難,因為背上房貸這個好的負債,真的可以鎖住更多錢。」
近幾年,賴薇如也投資副業,但她一貫的態度是:不懂的就拒絕。「曾有人找我投資飲料店、鐵板燒,但都是我不熟悉的產業,所以直接拒絕;好險有拒絕,不然現在賠大了!」她欣慰地說。
對賴薇如來說,理財不僅讓她擺脫月光族,還讓她在30歲時買進房子,如今副業投資也有不錯表現。回想起曾經酷愛名牌的自己,她笑說:「現在我走進精品店都會跟自己說,買這個包包還不如拿去繳房貸!」
專家建議 帳戶理財法應避開2地雷
理財教母林奇芬認為,帳戶理財法比起記帳成效更好,她解釋,因為記帳為過去式,若記帳後消費習慣沒有改變,理財效果不彰;而帳戶理財法讓消費變得有計畫性,就能避免透支,面對臨時性消費也會有警覺,進而產生約束效果。
林奇芬建議,帳戶理財法有2點要特別注意,一個是要確實每個月都從母帳戶匯出各類支出金額到子帳戶,並持之以恆;另一個則是勿因日常開支帳戶金額被限制,轉為過度刷卡消費,這樣就白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