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21.01.25 05:58 臺北時間

【歌謠搶救達悟語3】部落媽媽為何唱「給西瓜洗臉」 她錄專輯:重新認識了母親

謝永泉(左)與友人在家門口處理捕到的飛魚。(鄭宇騏攝)
謝永泉(左)與友人在家門口處理捕到的飛魚。(鄭宇騏攝)
謝永泉曾問母親:為什麼要給西瓜洗臉?因為母親很愛唱一首歌,叫做《do icing》,他翻譯成「母親的芋頭田」。歌詞中有一句唱「o ya ko ramoramonan a somon」,直譯過來就是「我每天都給西瓜洗臉」。

家族和部落,唱族語歌的日常

但原來母親要表達的是:
meylivolivon o pinapta noka (四周 都是我堆放的爛芋)
ta valya vaon ka no vayo a vahey (我還以為 是新屋落成的獻禮)
o ya ko ramoramonan a somon (我每日養育的豬啊)
akma kamo i romakot a pongot (我期待你們如同藤蔓一樣繁多)
母親告訴他,蘭嶼的迷你豬,要養5、6年,才能長得圓滾滾,像西瓜一樣。而每天兩次去餵豬的時候,媽媽一定會拿水去潑在豬的脖子後面,表示已經餵過這一隻了。給豬潑水,養育豬,就是「給西瓜洗臉」的本意。
從父母親的歌中,謝永泉才明白母語的奧妙。父親唱「香蕉」可以指「很大的芋頭」,母親唱「給西瓜洗臉」可以指「餵豬」。他把父母、家族、部落傳唱的歌謠,也收錄在專輯中。父母親都已過世,他便邀請叔叔伯伯、表兄弟、侄子來唱父親唱的歌,邀請姊妹們來唱母親唱的歌。
妹妹謝和英記得,自己從小就在部落婦女的頭髮舞表演中,聽到這首《母親的芋頭田》。可是直到母親過世,她才從族人的口中知道,歌曲的曲調雖然是部落流傳,但歌詞卻是媽媽在20多歲嫁給爸爸的時候所創作的。豐盛的芋頭堆滿新屋和新船,還有肥肥的豬肉來宴請賓客,是母親作為蘭嶼女性的榮耀和家庭責任。然而病蟲害和野豬會破壞芋頭田,養育的小豬也長得好慢,母親焦慮、擔心,怕家族因此被部落族人看不起,因此才創作了這首歌。
「哥哥有一天跟我們說,你們是女兒,要學唱媽媽的歌喔。」自己也成為母親後的謝和英,因為專輯的錄製,又重新認識了母親,也認識了蘭嶼女性在傳統生活中的角色。「唱這首歌的時候,我好像跟媽媽連結在一起。媽媽是這樣勤勞的一個女孩子,她雖然很溫柔,感覺柔柔弱弱,可是其實也很堅強。」她也借出了自己挖芋頭用的木杵,吳政儒就用這根木杵模擬出挖芋頭的聲音,作為歌曲的背景。
謝永泉家窗外就是朗島部落的山與海岸。(鄭宇騏攝)
而父親的歌,則都與蘭嶼男性的飛魚文化有關。包括《拼板舟下水禮讚 mapabosbos 》《追逐飛魚 manoyo so among》《捕飛魚凱旋回航之歌 meykazosan》等,分別描述拼板舟首次出航,在海中央集體追逐飛魚,以及滿載而歸的捕魚過程。
mapacimicimit o minamorong(當星星眨眨眼)
nozey do lomdok a makarala(是飛魚游回島上的記號)
malavong a pinaziwang ni omima (天神 omima 從天瀉下千條萬條)
meylagit so panid a papatawen (翅膀相連的紫色飛魚)
niyow mo a minanlag no rayon (成為你首航釣起的飛魚)
首航之後,男人們就在海中央追逐飛魚。
akmatey morong no kataotao (我們的脖子猶如拼板舟在海上 忽上忽下)
akmatey avat a pavakongen (我們的雙手 猶如拼板舟的槳一樣 划出去)
捕到千條飛魚的男人們,在傍晚回航。
mangey ka rana (我們回航吧)
do alarang mo (回到部落灘頭)
mo kasagazi (捕到很多飛魚)
從父母輩傳下來的歌,到謝永泉自己的歌,轉眼他也已經62歲,成為孩子的父親。所以才有寫給兒子謝恩平的《生日快樂 masarey ka ni matazak a tao》,和寫給女兒謝潔心的《Akokey 親愛的你好嗎》。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