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21.03.07 05:58 臺北時間

【戰爭逼近的記憶3】解放軍兩枚導彈摧毀台灣機場? 軍事專家科學分析打臉

專家認為,如何建立市民和國軍之間的連結,關係整體國防的成敗。(國防部提供)
專家認為,如何建立市民和國軍之間的連結,關係整體國防的成敗。(國防部提供)

民間軍事專家 隱身發文

但持續不斷的共機繞台,及美國前任川普政府升高與中國的戰略對抗,讓台灣民間對軍事議題愈發關注。除了軍武專業媒體和智庫、學者,在臉書、網路論壇上,一批KOL開始浮現,且擁有相當的聲量,其中較受注目的是「王立第二戰研所」。
王立第二戰研所曾在多個平台發文,隨著平台的關停也多次搬家,最新落腳在「方格子」,共收錄近800篇文章,部分需要付費閱讀;它同時經營臉書粉絲頁,擁有近七萬名追蹤者。
儘管擁有相當數量的追蹤者,但王立第二戰研所由誰經營?寫文章的又是誰?從未對外曝光。記者透過臉書粉絲頁,往來聯絡後確定,王立第二戰研所有一位人稱「所長」的主要寫手,帶領一個小團隊。受訪時連同所長共有三人出面,但約定都以「王立」為名統一發言。
王立第二戰研所受到注目的作品,是一批他們自己稱作「軍普」的文章,這個詞借自「科普」,意思是「軍事知識普及」。王立團隊成員的知識背景有人是政治學、有人是理工,不是傳統意義或主流媒體認可的「軍事專家」,這也是他們選擇只發文章,但不露臉的原因。
習近平執政以來,中國解放軍對台灣頻頻施壓,也喚起了台灣人對90年代飛彈危機的記憶。(國防部提供)
「這個社會沒有什麼機制,可以建立軍事科學的權威性。」其中一位團隊成員認為,軍事是非常綜合的科學,「從很上位的,對世界廣泛認識的知識,一直到很細節的技術和操作面,它是很複雜的學問。」但台灣不像西方國家如美國,有完整的「國防文官」系統和專業的智庫,這些研究員不曾從軍,但他們的報告卻有很強的專業及可信度。
而在台灣,得以在主流媒體上對軍事議題發聲的,大多是國際關係背景的學者,「我們沒有辦法和這些專家對抗的原因,就是總會面臨『你的權威是怎麼建立起來的』這樣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

白話軍普文章 推廣釋疑

從2016年起,中共軍機發動一波波繞台訓練,隨著美中、兩岸開戰的可能性被討論得愈來愈多,台灣的公眾輿論對軍事科學的盲點就曝露得愈來愈多。去年8月,王立發表了一系列「台灣軍事常識普及化」的文章,希望藉著以「白話文」解釋技術和作戰細節,重新檢視一些流行已久的錯誤觀念,例如:「解放軍的彈道飛彈威力強大,一、二枚就能破壞機場跑道。」「解放軍會以第五縱隊配合空降部隊直接攻打台北市。」「解放軍可以以貨櫃裝滿飛彈突襲美國航母戰鬥群。」
王立認為,這些「謠言」之所以產生,而且周而復始地出現,主要原因是軍事科學的變數和細節實在太多,如果不能平心靜氣地把這些變數和前提討論清楚,這些「推演」,其實就只是意識型態的展現。
例如解放軍以大量彈道飛彈攻擊台灣,是1996飛彈危機之後許多專家、評論人討論的劇本。但王立在一篇3千5百字的文章裡,解釋了彈道飛彈的「精準度」和「爆炸威力」二個議題。如果以一般國際上推估的解放軍飛彈精準度(CEP 100公尺)來計算,只發射一枚飛彈就能命中一條20公尺寬飛機跑道的機率只有2%;如果攻擊總統府,這枚飛彈只有一半的機率會落在總統府周邊半徑一百公尺的範圍裡。
王立強調,這樣的內容,用的都是一般正規的科學公式,但總是有人堅稱「解放軍的飛彈就是很準」「台灣機場的跑道一打就完蛋」,這些人中甚至有人是理工專業背景,但只願意以「信仰」和個人主觀的信念來談軍事議題。
寫文章推動軍普,對王立而言,是希望能讓一般讀者成為國防、軍事議題的「鑑賞者」,有鑑賞者才有人評論、欣賞工作者的成果,產生良莠的分別。「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連誰是專業都無法分辨,所以只好拚名聲、拚點閱率、拚曝光度。」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