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09.24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舞徑》交織三世代故事 聚焦台灣芭蕾舞者逆境逐夢

楊偉新(左)與郭蓉安(右)9年前因芭蕾舞結緣,至今仍在各自領域奮鬥不懈。
楊偉新(左)與郭蓉安(右)9年前因芭蕾舞結緣,至今仍在各自領域奮鬥不懈。
台灣首部芭蕾舞紀錄片《舞徑》,藉3位不同世代舞者追尋夢想的歷程,呈現本地芭蕾教育的發展現況,盼以影像喚起外界對這門藝術的關注。
本片由導演楊偉新耗時9年完成,因題材冷門資金難尋,他身兼攝影、剪輯,自掏腰包200多萬元拍攝,再申請國藝會100萬元後製補助,獲美國紀錄片暨動畫影展國際紀錄長片評審團獎。如今透過群眾集資平台募得50萬元的上映經費,助作品登上大銀幕。
楊偉新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學院研究所,回台從事剪輯工作多年,原與芭蕾舞毫無淵源,卻因緣際會一頭栽進這個領域,刻苦執導出生平第一部紀錄長片。
2013年4月,莫斯科波修瓦芭蕾舞學院(Bolshoi Ballet Academy)的暑期班首次來台灣招生,楊偉新在主辦人、昔日研究所同學狄米崔波羅斯基(Dmitri Povolotsky)請託下側拍甄選過程。舞者出身的波羅斯基是波修瓦校友,後轉行念電影,執導作品《跳芭蕾舞的男孩》曾在台上映。
紀錄片《舞徑》藉由不同世代舞者的多元視角,呈現台灣芭蕾舞蹈教育的發展現況。圖為郭蓉安。 (好威映象提供)
那次有4位學生脫穎而出,包括《舞徑》主角之一郭蓉安。楊偉新訝異台灣有這麼多學生熱衷學習芭蕾,好奇他們的舞蹈生涯將如何發展,決定赴莫斯科跟拍入選者。波羅斯基請他剪成一段短片放在YouTube頻道宣傳,吸引數十萬瀏覽次數。受到鼓舞的楊偉新萌生念頭:或許能以芭蕾為題材,實現拍攝紀錄長片的心願。
蒐集資料的過程,能挖掘出更多資訊,交織成龐大的知識網絡,彷彿做學問。
前製期挑戰不少,田調方面,由於台灣無相關紀實作品,文字資訊不多,楊偉新只能上國外網站購買書籍和節目單,了解芭蕾舞發展的時代背景。蒐集資料的過程從專有名詞、某個舞團、編舞者或舞蹈家,都引導他挖掘更多資訊,交織成龐大的知識網絡,彷彿做學問,但他樂此不疲,「一點都不枯燥。」
資深舞者李巧(左一)投入教育工作多年,為楊偉新的芭蕾舞知識打下根基。(好威映象提供)
《舞徑》的3位主角年齡層、資歷各異,包括潛力學生郭蓉安、海外發展的職業舞者梁世懷,以及投身芭蕾教育數十載的資深舞者李巧。尋找受訪者頗費心思,因楊偉新認為多元視野才能撐起全片的深度和廣度,他先透過層層關係認識李巧,兩人先後有5次、共8小時的訪談,為他的芭蕾舞觀念打下根基,獲益良多。
楊偉新也希望呈現職業舞者的現況,剛好郭蓉安參加一場台灣芭蕾比賽,主辦單位邀請在韓國環球芭蕾舞團擔任獨舞者的梁世懷示範演出,楊偉新因此認識梁世懷,兩人一拍即合。楊偉新赴韓國拍攝前,亦由梁世懷代為向舞團行政部門交涉。
紀錄片《舞徑》藉由不同世代舞者的多元視角,呈現台灣芭蕾舞蹈教育的發展現況。圖為梁世懷。 (好威映象提供)
為了《舞徑》,楊偉新的足跡遍布台灣、莫斯科、東京和首爾。不論拍攝比賽活動或上課過程,出發前都要先連絡、說服各單位。通常向國外機構申請很順利,反而與台灣單位接觸較易碰壁,他推測對方可能擔心拍出來的結果不如預期,因而態度有所保留。
每次出國拍攝,楊偉新都是單槍匹馬、裝備精簡地上路,僅帶一台有錄影功能的單眼數位相機,外接麥克風和支架,長時間手持時可保持穩定度。
紀錄片《舞徑》藉由不同世代舞者的多元視角,呈現台灣芭蕾舞蹈教育的發展現況。圖為李巧。 (好威映象提供)
楊偉新靠自我訓練和觀察,在芭蕾課的既定流程裡找到有利的拍攝位置。
郭蓉安回憶,上課時很專注,即使楊偉新在旁拍攝也不覺得干擾。楊偉新解釋,全靠自我訓練和觀察才學會融入環境,在芭蕾課的既定流程裡找到有利的拍攝位置。其實他在波修瓦芭蕾舞學院拍攝初期「凸槌」過:某位老師正在下指令,他卻從老師面前走過去,對方馬上講了一句話,他不懂俄文仍可感受老師的不滿,從此引以為戒。
後製期間,處理數千小時的影片素材是一大工程,總計要整理92位受訪者的內容。楊偉新好不容易完成6本筆記本的訪談逐字稿,卻遭遇「信心危機」,擔心拍出一部觀眾難以消化的電影。後來業界前輩吳俊輝建議,先從既有素材選擇單一角色、限縮主題,練習完成一部片。
《舞徑》 獲今年美國紀錄片暨動畫影展國際紀錄長片評審團獎,郭蓉安(左起)、楊偉新和梁世懷連袂參與影展活動。(好威映象提供)
剛好公視「紀錄觀點」徵求短片,每部片預算35萬元。楊偉新決定切出新的角度拍攝梁世懷,兩度飛首爾取材,以舞者與錄像的關係為主題完成短片《錄舞止盡》。此舉讓楊偉新找回自信和處理素材的能力,學會捨棄重複或與主題無關的內容,重剪4次才完成《舞徑》,獲今年美國紀錄片暨動畫影展國際紀錄長片評審團獎。
郭蓉安在7、8歲開始跳芭蕾舞,高中念舞蹈班時獲選赴莫斯科。波修瓦的老師認為她有潛力,提供繼續念一學年的機會,於是她先休學,在當地接受專業訓練。返台完成高中學業後,再赴美國和中國大陸研習古典芭蕾,目前在台藝大舞蹈學系表演組攻讀碩士。
《舞徑》透過募資取得上映經費,贊助方案之一是參加舞者梁世懷返台舉辦的進階課。(好威映象提供)
當年被波修瓦選中的人不只郭蓉安,但拍攝《舞徑》幾年下來,只有她仍堅持著。
楊偉新不諱言,當年被波修瓦選中的人不只郭蓉安,但拍攝《舞徑》幾年下來,只有她仍在舞蹈路上堅持,這條敘事線自然落在她身上。
期間,楊偉新與郭蓉安訪談6次,每次時間都很長。在郭蓉安眼中,楊偉新總是做足功課,與她一樣執著所愛,雖在不同領域工作,卻非常了解她。兩人每隔一段時間見面,她都能得到新的刺激或想法,對她很有幫助,「不會侷限在自己的框框裡。」
藉由觀察芭蕾課的流程, 楊偉新逐漸摸索出有利的拍攝位置。(好威映象提供)
《舞徑》藉舞者的故事呈現台灣舞蹈教育發展與瓶頸,發行公司好威映象創辦人孫宗瀚認為,舞蹈題材雖是小眾,目標觀眾很明確,只要持續放映,藉口碑發酵,就能吸引有興趣的觀眾,因此有一定的票房基礎,楊偉新也表同意。
郭蓉安則盼藉由她的習舞經驗,對熱愛跳舞或仍在摸索的人提供指引,自我思考該如何規劃未來或是尋找資源,有助逐夢之路走得更順暢,而非像她一樣辛苦跌宕。
以舞蹈為題材的紀錄片目標觀眾明確,能吸引有興趣的人進戲院。

執著所愛 郭蓉安

首批赴波修瓦芭蕾舞學院習舞的台灣學生之一。曾在匹茲堡芭蕾舞校及北京舞蹈學院修習古典芭蕾,參與過亞洲國際芭蕾舞大賽、日本國際芭蕾舞大賽等。2015年獲台灣青少年國際古典芭蕾大賽Junior組冠軍。

視角多元 楊偉新

導演、剪輯師,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學院碩士,作品《Passing Fancy》獲美國導演工會最佳學生電影獎。剪輯作品:短片《孤味》《說白賊》《輕鬆搖擺》、長片《青田街一號》《對面的女孩殺過來》等。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