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3.05.25 05:58 臺北時間

【台灣蝴蝶奇景4】用第二人稱和蝴蝶對話 《消失的紫斑蝶》2原因適合兒童觀眾

為了拍攝細小的紫斑蝶產卵情形,影片也運用顯微攝影。(牽猴子提供)
為了拍攝細小的紫斑蝶產卵情形,影片也運用顯微攝影。(牽猴子提供)
生態紀錄片《消失的紫斑蝶》由長期研究並投入蝴蝶保育的詹家龍執導,片中使用4K、每秒1000格的高速攝影機捕捉蝴蝶的身影,同時也以顯微攝影近距離拍攝蝴蝶不同階段的變化。
詹家龍解釋,由於紫斑蝶的動作飛快,用4K、每秒1000格的高速攝影機來拍,才能把牠的動作「凝結」起來,呈現最細微的變化。另外,為了拍攝紫斑蝶產卵,或雄蝶在求偶、嚇退天敵時,使用尾部末端黃色球狀「毛筆器」構造等過程,也運用顯微攝影。
詹家龍表示:「因某些高速攝影和顯微攝影拍攝時,連風都不能有,一定要在封閉環境。」他的工作室裡,就設有小型棚景,用來拍攝這類細部特寫。因為需要更強的燈光,拍攝時往往要戴墨鏡,否則眼睛會受傷。有時拍攝也動用三腳架與雲台做顯微鏡頭的運鏡,讓畫面更生動。拍片使用的三腳架跟雲台屬於好萊塢等級,雖是二手貨但也要價約10萬元。而在拍攝前,還要先養蝴蝶、算準產卵時間等,並考慮如何搭配綠幕做後製特效。
詹家龍出席《消失的紫斑蝶》兒童場特映,與學童觀眾互動。(翻攝自《消失的紫斑蝶》官方臉書)
相較其他台灣生態紀錄片,《消失的紫斑蝶》更偏重解說與教育,且以兒童觀眾為主要考量。對此,詹家龍希望影片有娛樂性,並指出,生態紀錄片有兩個特殊的地方,一是以畫面表現自然界的奇觀,另一個則是教育意義。「我們希望以輕鬆有趣的方式,達到教育功能。」
劇本部分,由曾以《千年一問》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王婉柔執筆,同時邀請歌手安溥講述旁白。詹家龍透露,劇本採用第二人稱敘事,因為以蝴蝶的第一人稱角度說話,顯得滑稽;第三人稱又可能造成觀眾與蝴蝶的距離感;第二人稱因稱蝴蝶為「你」,對話般的感覺,讓觀眾容易親近,進而了解。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