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遠
- 人物
【心內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我小時候沒朋友,一方面是因為性別氣質陰柔,二方面是我會打人。曾有人罵我娘娘腔,我把他揍一頓丟進垃圾桶裡;還曾經把一個罵我的女同學從樓梯上踢下去,造成鎖骨骨折。我會這麼暴力,也許是因為爸爸是家暴慣犯,他曾把我媽媽的頭皮扯下來,還曾威脅要殺死我們全家。
- 人物
【心內話】觀音要我別退休
5年前我去拜觀音,問可不可以退休?都擲不到聖筊,我不死心,跑去問媽祖,問土地公,好奇怪,神明像串通好的,每個都不准我退休。我又問觀音,是不是要我繼續當導師?是不是我帶學生的方式是對的?結果聖筊。那時年金改革,退休能多領40萬元,我簽切結書放棄,許多人笑我傻。但沒關係,這2年,我當資源式中途班導師,有些學生是中輟又回學校,家庭功能都沒了,有時我們都在追人,只要把學生call來學校一天,就是賺一天。
- 會員專區
【心內話】差點吞了氰化鉀
醫生問我名字怎麼寫?我不記得了,倒是還記得以前的事。共產黨發動「大躍進運動」時,我在北京當工程人員,上級指派任務,要我研究「藍圖、晒藍圖」,其實就是影印機,但沒有技術,根本做不出什麼成果,我胡亂申請一些原料,硝酸呀、硫酸呀,其中還有1公斤的氰化鉀。
- 人物
【一鏡到底】想贏是一種病 林立偉
今年4月,遊戲稱號「五股石油王Oil King」的林立偉,拿下EVO Japan 2023的《快打旋風V》冠軍,繼去年台灣選手包辦EVO賽事《拳皇XV》前3名後,再次刷出台灣格鬥遊戲電競選手在國際上的最佳成績。32歲對其他領域的電競選手,是準備退休換跑道的年齡,他卻辭掉月薪十多萬元的工作,改行當電競選手,只因從小就熱愛格鬥遊戲,更喜歡參加比賽。想贏是一種欲望,也是一種病,強還要更強、高還要更高,奪下冠軍的他不認為自己成功,因為只有贏,才是電競選手的生存條件。
- 會員專區
【心內話】假裝自己正常生活
3年前我訂了一間高級餐廳幫女友慶生,用餐時覺得燈光美氣氛佳,很適合打卡拍網美照,想著下次妹妹回台中老家就帶她來吃。沒想到隔2天,妹妹跳樓自殺,之後每次幫女友慶生,我都會想到2天後是妹妹忌日。
- 時事
【One Take】Wu Nien-jen on Life’s Trials: ”Time is a Remedy.”
Wu Nien-jen always holds his hometown close to his heart, which was once full of human warmth but has now disappeared. Throughout his life, he has remained down-to-earth in his eyes and tone. In the "Human Condition" series of stage plays that he creat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every word and sentence is infused with a human touch.During an interview 4 years ago, Wu Nien-jen shared how he once took his younger siblings to the mountaintop to gaze into the distance and dream of making money. However, both his eldest younger brother and sister committed suicide successively. Depression has no cure. This left him unable to return to Route 102, the road leading to his hometown, alone.Last year, when his grandson was born, he finally decided to retire after talking about it for so long. Looking back at the pain he has experienced, he now feels that it has faded away because "Time is a remedy," he said.
- 人物
【一鏡到底】恁爸係台灣人 中研院社會學者彭保羅
中研院社會學者彭保羅長期研究工業汙染與公害訴訟案,15年前為愛來台定居。出生於法國的他,口頭禪是「恁爸係台灣人」,去年6月歸化我國,成為正港台灣人。當時他身穿「台灣囡仔」T恤登山,要見證台灣的美麗風景,卻看見登山客在溪邊大小便、亂丟衛生紙的的髒亂情景。無法忍受風景被破壞,他不顧攔阻執意清理,更拆除了登山社團以登山文化、辨識山路為名義繫掛的塑膠膠條,拍照張貼臉書,引起熱烈迴響,然而1個月後,一名新手揹工的山難死亡,讓他愛護山林的行為,被指控是間接殺人。
- 會員專區
【鏡相人間】戰火浮生 烏克蘭居民的戰地心聲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國軍事實力懸殊,俄羅斯有超過700架戰鬥機,烏克蘭僅37架,國際上不看好烏克蘭能抵禦北方強國的攻擊,但1年過去了,烏克蘭人仍為自己的家園奮戰著。本刊訪問6組烏克蘭戰爭見證者。有情侶開台灣珍奶店,提供飲食和電力,成為小鎮居民的保護傘;有在戰火中堅定情感,在煙硝中舉辦婚禮的志工;也有協助軍方製作土製炸彈,髒話講得越來越流利的台灣女生。國際專家說,烏克蘭是為了西方和平而戰,但故事中的烏克蘭人是為了自己的存亡而戰。戰場是槍砲的交鋒,在陸地、天空上,但戰場也在烏克蘭人的心裡,武器,是西方國家提供的飛彈和坦克,但也是烏克蘭人自身信心、勇氣,和智慧,這是勇敢烏克蘭人們教導這個世界的事。
- 人物
【烏克蘭戰地心聲2】俄羅斯企烘幹
惠美談到最靠近死亡的時刻,是匕首飛彈在不遠處爆炸,極音速飛彈在烏俄戰爭中被俄羅斯三度使用,其中一次,就被她碰上。台灣人惠美在LINE對我們說,開戰後,她的烏克蘭男友跟朋友們立刻從軍去了,而她在烏克蘭已生活二十幾年,不打算離開,因此加入一個與軍方合作的慈善團體,負責將物資送給前線的災民。訪談時,她人在前往第四大城市第聶伯羅(Dnipro)的貨車上,車上很安靜,偶爾可聽到貨車停靠時的逼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