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伊能靜今(4日)度過她52歲生日,稍早她在微博感性發言,她感謝生命中最重要的3個人,老公秦昊、女兒小米粒,還有與前夫「哈林」庾澄慶所生的17歲兒子小哈利,因為這3個人讓她更懂得什麼是「愛」。伊能靜還透露即將滿18歲的小哈利如願錄取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和紐約帕森斯大學2間學府,她感動到爆哭,女兒小米粒的睡前溫馨話更讓她每天聽一次就感動流淚一次。
AI能否識別人類感情?原則上來說,AI可以通過語音辨識、視覺識別、文字識別、表情識別等資料,結合深度學習,再加上人工的標記,從而具備識別情緒的能力。這就意味著AI機器人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表情就知道他的感受。
人類邁向「Cyborg」(生化電子人)的進程,一直與一個前沿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那就是腦機介面。
有些人之所以更長壽,部分原因是他們攜帶的「長壽基因」。那如果把長壽基因「轉基因」到其他動物體內,甚至其他普通人身上,會發生什麼呢?
義大利薩勒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此之前已經發現,在長壽人群中存在一種 BPIFB4 基因的變體LAV-BPIFB4,對那些百歲老人的長壽有著重要影響。血液中較高水準的BPIFB4蛋白與更健康的血管有關,而LAV-BPIFB4遺傳變體的攜帶者具有更高的BPIFB4蛋白質水準。
目前,中國正在努力成為新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其中,在某些國際競爭激烈的行業,企業主導推動的創新尤其迫切,比如說電信、電子以及其他高科技製造業,不少中國科技企業已經走向全球化運營,也開始了其全球範圍內的創新布局,紛紛在國外設立研發機構。
怎麼樣才能實現這些技術?就要靠基礎研究了。華為在全球有60多個實驗室,早在1995年在俄羅斯設立了第一個數學研究所,2016年在巴黎建了第二個數學研究所。數學是我們的核心基礎技術,加上材料技術、晶片技術、散熱技術,才有了華為外在的優秀產品。所有產品的核心都是這些基礎技術。
世界各地的機器人研究者一直都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尋找靈感和模型,打造更好的機器人。
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研究已經倒掉,但這劇情還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