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業務員話術拆解】避免受氣 買投資型保單先搞懂3件事

任何保險商品,只要不夠了解商品內涵都可能買錯。
任何保險商品,只要不夠了解商品內涵都可能買錯。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彭金隆觀察表示,保險業務員在銷售時常犯錯的類型有3種:1. 讓保戶買了不適合的商品;2. 商品說明不足;3. 誇大報酬。其實,商品本身是中性的,問題出在於業務員話術,只要保戶懂得分辦,買保險就不會平白受氣。
「我計劃存錢買房,原本想買儲蓄險累積頭期款,可是業務員推薦我買外幣變額壽險,他強調商品是保本保息、穩賺。」范先生一如往常和熟識的業務員買保單,沒想到事後才發現自己買的是投資型保單,保單連結標的是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翻遍保單條款就是沒有「保本保息」的字眼。
日前金管會保險局發函給各家壽險公司,約束業者在銷售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單時,不得訴求「保證保本保息」,以免產生投保爭議。范先生的不開心經驗,就是其中1例。
保險專欄作家李雪雯表示,行銷話術是業務員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打動客戶」買保單的語言,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誤印象。而投資型保單是最常發生業務招攬爭議的險種,以下拆解投資型保單的行銷話術,提醒保戶見招拆招。
話術:買基金送保險,投資保證保本
日前有保險業務員向媒體投訴,他在2008年買了自家公司的投資型保單,標的是連結結構型債券,當時主打「滿10年保證保本」「最高鎖利」,他見商品條件好也推薦親友買,豈料今年期滿後,卻發現領回的錢比本金少!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