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基金講堂】買債券先學銀行的風險控管

銀行主要營業項目是貸款,但因為知道如何管理風險,可長期獲利。而買債券型基金就像銀行放款收息一樣。
銀行主要營業項目是貸款,但因為知道如何管理風險,可長期獲利。而買債券型基金就像銀行放款收息一樣。
把錢借出去收取利息有那麼可怕嗎?長輩們常叮嚀不要把錢借給人家,就知道一般人對借貸戒慎恐懼。可是銀行主要營業項目卻是貸款,難道他們不擔心錢收不回來嗎?

布局ETF 分散風險

銀行不只會怕,而且還怕得很,只是銀行知道如何管理風險。一般民眾想要將資金貸放出去收取利息,跟銀行學習風險控管就沒錯啦!但也不用那麼複雜,只要投資債券型基金或ETF,就類似銀行的放款收息,雖然不可能沒風險,卻在控制範圍內。
銀行的風險管理不外乎採取信用分級,以及用大數法則分散風險。銀行有徵信部門,依貸款者可能的違約機率分級,根據不同信用等級收取利息,信用等級較高的客戶,年利率較低,而信用等級較低的客戶,年利率較高,以彌補可能發生的違約風險。除此之外,客戶數量也要夠大且金額不能過度集中,才能避免因單一客戶違約造成銀行虧損。
一般投資者不可能跟銀行一樣擁有專屬的徵信部門,但每一檔對外發行的債券都經過專業信用評等機構的評比,這些信評機構就好似投資者的徵信部門,將貸款者的信用分級了。通常境外發行的債券都會發布標準普爾、穆迪、惠譽三大國際信評公司的評等。即便是國家發行的公債,根據各國的財政狀況也有信用等級。
信用風險可以靠信用評等解決,而客戶分散就得靠基金或ETF才能辦到。一般投資者的資金有限,只夠擁有少數幾檔債券,即便持有違約率非常低的AAA單一債券,萬一遇到違約就是百分百虧損,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雷曼兄弟連動債就是經典範例。而債券基金或ETF集合大量投資者的資金,將資金分散至非常多檔債券,就好似銀行將資金分散於許多客戶一樣。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