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蝴蝶與砂石車的戰爭2】業者說要開採瓷土 「順便採下」的矽石多7倍

永侒董事長王秋郎(左)4月初接受我們訪談,強調當地瓷土品質佳,未來會積極復育開採地區,把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永侒董事長王秋郎(左)4月初接受我們訪談,強調當地瓷土品質佳,未來會積極復育開採地區,把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中華村除砂石廠外,少有其他2、3級產業進駐,村民多到市區打零工、開砂石車,或做小生意維生。根據2017年的所得稅申報資料,中華村的年綜合所得中位數只有41萬元,在宜蘭縣內排名敬陪末座。地方謀生不易,王榮發坦言自己曾相信業者所描繪的遠景:永侒礦場要開採的瓷土,是製造瓷器的主要原料,瓷土採下後可就近利用,村子有機會成為下一個鶯歌鎮,帶來更多工作機會。
承諾聽起來無瑕,細看卻充滿雜質。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分析,中華村周遭的瓷土,其實沒有開採價值:「採礦講求的是經濟效益,國外是露天開採,機器下去成本很低,永侒礦在山的裂縫裡面,挖一堆石頭、裡面只有一點點(瓷土),成本根本不吻合。」
一份經濟部礦務局2013年關於礦產資源政策的委外報告,也曾提及台灣瓷土品質不佳,早已不再自產。既然如此,礦主為何投資?答案就在永侒的環評報告書中:「瓷土與矽石比例約為1:7.3…本礦開採瓷土過程產生的矽石,可供應國內營建骨材或水泥所需料源,緩和國內砂石缺料問題,對於國內社經發展具有正面助益。」挖礦過程中「順便採下」的矽石,開採量及重要性更勝瓷土。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