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讓流連的好兄弟多些時間趕路返陰間 老大公廟延後一天關龕門 是基隆特有的人情味

老大公廟旁的「龕門」牢牢鎖上,1年之後才會再打開。
老大公廟旁的「龕門」牢牢鎖上,1年之後才會再打開。
台灣人口中的「鬼月」農曆七月終於結束了,基隆的老大公廟於農曆八月初一,2020年9月18日,比他處延後一天舉行「關龕門」儀式。延後一天,目的是為了讓在四方流連,來不及趕上車或船的好兄弟們,多一天時間趕回陰間,此舉展現了基隆人的人情味,也是中元祭傳統。
儀式相當隆重,眾人圍觀參與。
中元祭的「關龕門」科儀,是整個中元的最末一場儀式。最後一場儀式的重點,是將還停留在陽間的好兄弟,一一趕回陰間。接近傍晚時刻,科儀進入高潮,象徵陽的白公雞與象徵壓煞的白公鴨,以其血鎮壓邪煞後。道長手持七星劍,在廟埕中央進行「趕鬼儀式」。
道長持七星劍,以地為八卦,東北方向艮方為鬼方,向四方進行驅鬼。場景肅穆,儀式如舞,道長揮舞七星劍,凝視空無四方,眼神中似乎真可見空間中鬼魂。他蹲馬步持劍不斷刺向四周,現場眾人屏神觀看,在一揮一舞之間,空氣彷彿也被擾動。
道長神情肅穆,正在進行最後的驅鬼儀式。
儀式最末,道長向現場眾人道平安大吉等祝福之語後,關龕門的科儀就此結束。接著進行這一日的重頭戲「關龕門」,由今年的主普白姓、童姓代表與基隆市場林右昌獻上花果、財帛及五味,並宣讀疏文後,取出裝有「鑰匙」與「名冊」的錦盒。童姓主委童永在名冊上簽上名字,眾人便走到廟內等待吉時。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