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基金講堂】試著買低賣高 不如長期參與市場

面對波動大的單一產業如能源,投資人會想低買高賣賺一波,但往往適得其反。(翻攝殼牌臉書)
面對波動大的單一產業如能源,投資人會想低買高賣賺一波,但往往適得其反。(翻攝殼牌臉書)
美國基金研究機構晨星公司,每年發表一份名為「小心差距(Mind the Gap)」的報告,統計投資人投資基金實際取得的績效與基金本身績效的差距。
為何基金投資人實際拿到的報酬,會跟基金的報酬不一樣?主要原因在於,投資人未必都是單筆投入後就持有不動,而是會挑選時機點進行買賣。譬如有一支基金,第2年漲10%,第2年跌10%,2年下來,基金本身的報酬率是負1%(1×1.1×0.9=0.99)。但若有個投資人第1年沒投資,是看到第1年上漲、第2年年初才買進,那麼報酬率會是負10%。

欲抓大波段 恐適得其反

也就是說,假如投資人普遍都是在上漲後才買進,下跌後賣出,就會得到比基金還要差的報酬。而這也是實際狀況,表格列出2011年至2020年底的10年期間,美國四類別基金本身報酬與投資人取得的報酬狀況。
從表格可以看出,投資人落後幅度最大的二個類別是單一產業與另類投資。前者是專門投資單一產業的股票型基金,如能源、醫療保健基金;後者則是採用類似避險基金策略的開放型基金,如市場中性策略、事件趨動、選擇權交易等。
此研究指出一個現象,那就是波動愈大的基金,投資人愈難長期持有,愈常試著去買低賣高,結果常是適得其反。看到表現好才想買,大跌之後離開,將帶來更差的報酬。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