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一鏡到底】我們都是難民 建築師裘振宇

42歲的裘振宇圍著敘利亞難民婦女編織的圍巾。24歲放洋,18年間在國際各大學院流浪,學院中那些不動聲色的排擠和打壓,讓他體認到人從來不是生而平等,某種程度也與難民無異。
42歲的裘振宇圍著敘利亞難民婦女編織的圍巾。24歲放洋,18年間在國際各大學院流浪,學院中那些不動聲色的排擠和打壓,讓他體認到人從來不是生而平等,某種程度也與難民無異。
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的小鎮雷伊漢勒戰火連天,5年前,安卡拉畢爾肯特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裘振宇,著手蓋難民中心,第1期工程日前竣工,他亦被小鎮市長延攬,從建築師變成該中心營運長,招攬五十餘個NGO(非政府組織)進駐,負責該中心的管理和使用,同時輔導敘利亞婦女編織圍巾,投入就業市場。
台灣何以要關注敘利亞難民議題?他說:「台灣不被國際承認,某種程度是難民島,我們祈求國際社會能正視台灣,跟世界要求一點點平等,但希望別人給我們平等之前,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給別人平等?讓更多在下面的人更有生活的資格?」
一名敘利亞婦人說,她和家人在天色未光之時離開家園,一出門即被屍體絆倒,那是昨夜命喪於圍城屠殺的少年。另一名婦人說,一家人本在大馬士革安居,戰亂使人流離失所,某日,炸彈在臨時住處門口炸開,女兒被炸斷一條腿,小城封城了,沒藥物、沒食物,她只得帶女兒鑽下水道逃亡,在惡臭泥濘和汙水中匍匐前進,往盡頭的光亮爬去。
又有一名婦人說,她逃往土耳其敘利亞邊界,見邊界告示牌寫「歡迎來到土耳其」,她說,那是她人生最快樂的一天,理由只因她還活著;但那同時也是人生最悲傷的一天,因為踏過了邊界,家鄉、親人和敘利亞的回憶,將徹底被她拋棄了。
裘振宇輔導敘利亞難民婦女就業,編織圍巾在網上販售,他夢想在雷伊漢勒打造新產業—讓難民、居民形成自給自足共同體。

戰亂之地 創建台灣中心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