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1.01.14 07:58 臺北時間

【鏡論】小心食米颳漲風

去年秋天起,大面積農地因無水灌溉被迫休耕,米糧產量減少,恐有漲價危機。
去年秋天起,大面積農地因無水灌溉被迫休耕,米糧產量減少,恐有漲價危機。
新年伊始,寒流發威,全台冷唧唧,平地寒、山區凍,大批迷哥迷姐蜂擁上山賞雪。然而,下雪不下雨,解不了旱象饑渴,也是枉然。從去年末到今年初,大台北地區外加基隆、宜蘭,沒少下過雨。但是離開台北往南走,全台灣各個水庫卻是進帳有限,無法充分挹注各方所需。
所謂「各方所需」,簡單來說,就是民生、工業、農業三大領域。天大,地大,老百姓最大,這民生用水,可是萬萬不能停,使得工、農二業都需水孔急,權衡輕重,當然是犧牲農業、成全工業。這道理,大半個世紀以來始終如一,當初政府遷台初期,致力發展經濟,就是採取差別匯率,壓榨出口農業產品,補貼進口工業機器設備。
於是乎,自去年秋天以降,農委會幾次宣布大面積農地休耕。簡單點說,北起桃園、南至台南,因無水灌溉,幾萬公頃農地被迫休耕。這不得已的舉措如當頭一棒,砸向農民。農業地帶向來是民進黨重要票倉,中央政府自然不敢怠慢,花差花差,多少億元的補償金就這樣發下去,塞進受災農民口袋。
不僅於此,今年元旦起,健保、勞保、國保全都喊漲,說是入不敷出,非漲不可。獨獨針對農民,卻開立了農民退休儲蓄金,政府每年補貼數億元。總的來說,休耕之事大損農民收益,而政府也曉得事情大條,傾力護持,砸銀子緩人心,農民應不致抱怨。問題是,迄今為止,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對休耕之事,似乎只看到眼前農民權益,沒注意到後續蝴蝶效應,不曉得預先防範糧價蠢動,穀貴傷民,大損全體消費者荷包。
要知道,颱風還沒吹到,蔬菜價格就先往上猛翻;美國萊豬都還沒進口,台灣各地小吃店,就陸續冒出豬肉漲價事件。如今,全台大面積農地都休耕了,米糧產量自然減少,從大盤、中盤到小盤、零售,各路糧商豈會放過這發財機會?到時候,必然是坐地起價,颳起漲風。
米是百糧之首,我們說「吃飯」,吃的就是米飯。豬肉漲價,已經動搖人心,米價要是再起,各級官吏恐怕要掉烏紗帽。似乎還沒聽說,農委會對於穩定米價,有何「超前部署」?這事情說不得,只好有勞蘇貞昌出面,再發發罵功,去農委會飆一回,緊緊螺絲,要大家小心從事:查查庫存、壓壓奸商、買買外國米,務必防患未然。
萬一米價真的漲了,千萬別再有哪個二百五首長,呼籲民眾:「米價漲了,沒關係,咱們改吃包子、餃子、饅頭、麵條吧!」真要那樣,台灣就出了晉惠帝二世,事情就不是砍掉幾頂烏紗帽所能解決的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