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影評】《靜寂的鼓手》 劇烈又迷人的生命反思

野性狂放的鼓手喪失聽力後住進失聰者社區,社區人們與鼓手互相往新的視野摸索。(翻攝自imdb.com)
野性狂放的鼓手喪失聽力後住進失聰者社區,社區人們與鼓手互相往新的視野摸索。(翻攝自imdb.com)
無聲的世界真是「無聲」的嗎?有創意、有個性也飆演技的電影。
去年在金馬影展放映、剛上串流的《靜寂的鼓手》,除曾入圍眾多影展,男主角里茲阿邁德且提名今年的奧斯卡影帝。這部以黑馬之姿受矚目的電影,講述一名前途大好的樂團鼓手一夕間失去聽力,錯愕的他在孤立無援之下,住進失聰者社區,在溫煦的共同生活中慢慢尋回力量。但這真是他想要的嗎?
原預期這題材會太溫柔且帶著大愛的光輝,未料它以主人翁設定打開了完全不同可能性。這名全身刺青的搖滾鼓手,深愛音樂,與歌手女友在拖車過著漂泊但獨立的日子,在這樣的人心目中「現實」和「日常」是最平庸的。可失聰的他不能再耍帥,必須妥協、學習,走進他曾不以為然的世界。
鼓手原本生命調性vs.擁有特定價值觀的社區,電影將這兩者反差做出耐人尋味的對比,社區人們與鼓手互相往新的視野摸索,可這個很戲劇化的推進還迎來更核心的內在衝突。
電影表現方式尤其令人驚喜。除了音軌是模擬失去聽力的過程,原片名「金屬之聲」且透露助聽器攝入的金屬質地的外在聲響,直接體現了主角的處境,讓觀眾感受到他的「聽到」。這份衝擊讓人想起今年安東尼霍普金斯拿下影帝的《父親》,觀眾被直接拋入失智的慌張無助。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