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鏡相人間】孤島接駁 疫情下的社關員與她服務的精神病人家庭

隨著本土疫情趨緩,7月27日開始,超過2個月的三級警戒終於告一段落,社會的齒輪開始慢慢恢復轉動。
為了防疫,這段日子減少「人與人的連結」,一般人可能只是覺得不方便,然而在社會的角落,有一群人卻經歷了比常人更孤立無援的痛苦。
對精神病人和家屬來說,原本就因疾病而飽受排斥,好不容易在社區中找到友善的機構,透過專業協助慢慢重拾生活的能力,疫情卻讓機構一夕之間關閉,服務網絡中斷,病人頓失生活重心,導致症狀惡化,家屬苦不堪言。於此同時,社區關懷訪視員(以下簡稱社關員)原本是穿梭大街小巷,深入現場去協助病人家庭的重要樞紐,當政府宣布暫停家訪,他們仍設法代領藥物、預約疫苗、募集物資…宛如在惡劣海象中航行的小船,往返孤島間,接駁生存資源。
透過採訪社區關懷訪視員曉明和她服務的兩個案家,我們看見精神病人的家庭,在疫情中面對的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困境。
曉明回憶起今年6月中,三級警戒延長期間,她在社區關懷辦公室接到一通電話:「曉明老師,妳可以陪我講話嗎?」她當時還反應不過來:「妳是哪一位?」對方哭著說:「我在醫院隔離啊!」雞同鴨講了一陣子,她才認出這個聲音的主人是她以前的個案茹茹(化名)。茹茹是24歲的精神病友,今年5月底確診新冠肺炎,她打給曉明時,正在新北某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中。
社關員曉明(右)在疫情期間,陪伴確診的憂鬱症病人茹茹(左),度過隔離恐懼造成症狀惡化的精神危機。

染疫加上隔離

瞬間承受不住,常用藥物又快吃完了

曉明今年38歲,大學主修臨床心理學,畢業後進入醫院擔任心理師,幫病人做心理測驗和分析談話資料來協助醫生治療。但她逐漸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種隔著一段距離觀察病人的關係,她覺得「只在病房裡我幫不了個案。我想當個案在社區的夥伴,跟他們灰頭土臉一起匍匐前進。」陸續在不同社福團體工作,5年前她開始擔任社區關懷訪視員。這行業因為風險高負擔大,流動率也高,曉明在業界已算是資深。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