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1.09.23 07:58 臺北時間

【鏡觀】關於斯卡羅的問題

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改編自陳耀昌的小說《魁儡花》,剛上映時勇奪收視率第一。(公視提供)
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改編自陳耀昌的小說《魁儡花》,剛上映時勇奪收視率第一。(公視提供)
公視的年度大戲《斯卡羅》於上週播映完結篇,與它上映時勇奪收視率第一的盛況相比,觀眾對於這齣戲的討論熱度已經降低。政府在《斯卡羅》挹注了很多資源,從資金到宣傳,民進黨政府可說是對影視產業投注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戲劇本身的好壞見仁見智,沒什麼客觀標準,不過,既然政府動用納稅人的錢來支持,我們應該有權利對《斯卡羅》所彰顯的問題說個幾句。
《斯卡羅》最大的問題是不好看。這一點可從收視率及觀眾的反應看得一清二楚,一般的戲劇,如果沒有創造出足夠的動力吸引觀眾看下一集,這齣戲的編導可能要再加油。不過,《斯卡羅》特殊的地方在於,即使大家都覺得它不好看,台灣社會對這齣戲卻宅心仁厚,捨不得批判。
為什麼大家對《斯卡羅》這麼寬容?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的題材很「台灣」。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因為這齣戲已廣為人知,這是教科書做不到的事。正因為它的題材非常時代正確與政治正確,有別於以往一天到晚歌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大中國史觀,這就讓台灣觀眾捨不得罵它。就算它的劇情再怎麼沉悶,情節再怎麼不合理,因為它處理的是台灣過去的歷史,我們就有意識地宅心仁厚了起來。這是一種疼惜,一種鼓勵,一種對於自己腳下這塊土地的認同。講白了,這是一種對自身不為人知的過去所展現的新鮮感,這種新鮮感引發了每個人的自責,我們竟然對這塊土地的歷史這麼陌生,這些因素加起來,就導致了今天所有的不忍苛責。
嚴格說來,這齣戲所呈現的歷史是扭曲的。它是根據陳耀昌的小說《魁儡花》所改編,陳耀昌在寫這本小說時,已經虛構了一些人事物,現在再改編成戲劇,更是虛構中的虛構,是一種對歷史的二次扭曲。《斯卡羅》的行銷祕密在於,它游移於戲劇及歷史之間,當它被詬病不符合歷史時,便說這是戲劇效果,當它被說這只是戲劇不必當真時,它又一本正經、嚴肅地宣稱這是台灣的歷史。所以,清朝劉總兵在劇中可以講一口流利英文,還需要大驚小怪嗎?
研究民族主義的大師Ernest Renan曾經說過:「誤讀歷史是民族建立的必經過程。」往好的方面想,台灣社會因為《斯卡羅》,正在經歷一段民族建立的必經過程。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應該思考,一齣不怎麼好看的台灣史戲劇,是否真的可以讓台灣戲劇躍上國際舞台?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