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走讀哈瑪星1】去高雄摘顆哈瑪星 重返歷史轉捩點打狗停車場

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裡,藝術家將生硬的鐵素材化為充滿律動感的作品。
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裡,藝術家將生硬的鐵素材化為充滿律動感的作品。
鐵道串起的不只是海陸聯運的貨物,更創造出熙來攘往的人潮。1908年,日本人建設的縱貫鐵路通車,在打狗港邊設立打狗停車場,新興的哈瑪星,成了高雄現代化的起源。
很多人聽過「哈瑪星」,卻鮮少人知道哈瑪星地名的由來﹖日治時期,日本人計畫將打狗港打造成大型商港,與縱貫鐵道建構成海陸聯運的交通系統。1904年為了疏濬航道、抽取港內淤泥,同時填海造陸並興建碼頭、鐵道車站及新市鎮街區,規劃2條臨海鐵路線,日語稱為「濱線」(はません,Hamasen)。
當地居民習慣將此區(泛指現今南鼓山地區)以台語「哈瑪星」(Ha-ma-seng)稱呼。此後哈瑪星成為高雄現代化的起源,是高雄市最早擁有自來水、電力、電燈、電話、第一座現代化市場、新式碼頭、鐵路和火車站的地區。
當年日本人建造的「濱線」,其中一條即是通往哨船頭的漁港和漁市場。
搭乘高雄輕軌來到「哈瑪星」站,月台旁一棟看似平凡的「舊打狗驛故事館」,卻是關乎百年前高雄現代化的轉捩點。1908年日本人建設的縱貫鐵路通車,在哈瑪星設立「打狗停車場」(意即火車站),1920年日本人將舊名打狗改為高雄,車站隨之改稱「高雄驛」,直到1941年客貨運分流,站名又改成「高雄港驛」,專做貨物運輸之用。
在「舊打狗驛故事館」內可一窺百年車站的歷史演變。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