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影評】《機遇之歌》 人生際遇宛如擲骰子?

沒趕上火車的男孩跟警員衝突被判拘役,因此認識地下組織分子,進而加入。(光年映畫提供)
沒趕上火車的男孩跟警員衝突被判拘役,因此認識地下組織分子,進而加入。(光年映畫提供)
《機遇之歌》是奇士勞斯基1981年的作品,直到1987年略經刪剪才得以上映並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姍姍來遲,卻揭開之後《十誡》《雙面維若妮卡》《三色》系列輝煌的序幕,也倒數了他生命最終10年。銀幕下的難料,不下於電影中的曲折。
Blind Chance(光年映畫提供)
影片始於一個男人大喊的鏡頭,接著出現一連串意義暫時不明但後面足見巧思的切片:滿地血跡的醫院走廊、童年夥伴的出國分離、被挑釁的初戀、醫學院女同學目睹曾經痛恨的老師成為解剖課的大體、男主角父親過世和因此決定休學。
重點來了,主角在月台狂奔趕火車。趕上了,他會在車上結識一名坐過冤獄的老人,間接加入了共產黨,並與初戀女友重逢;他以為從政可以改變社會,卻被黨利用,戀情亦告吹。如果沒趕上,他會跟警員衝突被判拘役,因此認識地下組織分子,進而加入;這次他和童年夥伴相遇,跟對方姐姐有染,一場性愛讓他沒回應組織同伴的叫喚,成了基地被抄的當然嫌疑人。
這兩段已夠精彩的故事,政治、宗教分別成為主角寄託,卻都無法解決問題、回應疑惑。於是又有了第三段,主角既不選擇入黨,也不聲援地下分子,他乖乖回校完成學業當上醫生,和等在月台的女同學結婚,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卻停在另一個措手不及的結局。
當時的奇士勞斯基,還沒有編劇皮茲維茲、配樂普列斯納這些班底,卻已經展示後期作品所有原型,無論是敘事手法或內在主題。透過精妙的細節,呼應併陳社會現實與哲學議題,波蘭紅星勃庫斯洛林達的表現亦可圈可點。在這次上映的「完整版」看到至少三處和以前的差異,則成了老影迷的新趣味。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