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2016.11.26 17:25 臺北時間

窒息的海洋!「塑膠霧霾」籠罩海面

窒息的海洋!「塑膠霧霾」籠罩海面
海洋中充斥著塑膠垃圾,這早已不是新聞,但地球五大洋中,具體上究竟有多少塑膠漂流其中呢?研究塑膠汙染12年的美國海洋學家艾利克森(Marcus Eriksen)經過24次的遠征,給出了答案:單單海洋表面,就有26.8萬噸,但比起沉在海底的,這其實只是滄海之一粟。
有個關於海洋塑膠垃圾的流言是:海洋中的塑膠如同島嶼般,團團集結在海面上,其餘地區則清清爽爽,沒有塑膠痕跡。美國海洋學家艾利克森和同僚花了六年時間,24次海上長征,他們的發現顛覆了這個迷思:塑膠微粒從五個亞熱帶環流帶 (gyres) 散逸而出,如同「塑膠霧霾」般壟罩在海面上。
塑膠垃圾分布圖,擷取自Dumpark。
上面這張圖,每個白色點點代表20公斤的塑膠,加總起來,漂流在五大洋海面的塑膠重達26.8萬噸。美麗的海洋,成了巨大的垃圾掩埋場。
2007-2013年,艾利克森與一個研究團隊24度出海至五個主要環流帶(由氣流風型與地球旋轉造成的洋流循環系統),沿途科學家從海面撈集680袋的塑膠,進行了891次視覺評估,並創造出一個統計模型,估算海面上塑膠總量。
結論是,地球五大洋洋面共有5.25兆件塑膠漂流其中,足以環繞赤道425次。加總重量比38,000頭非洲大象更重。
艾利克森和同僚也想搞清楚海洋中最常見的塑膠是哪些種類。
「我們發現大量的滾珠式除臭劑中的小圓球,」艾利克森說,「較大件的則是一些實心的塑膠製品:牙刷、玩具兵、跳跳球、牛奶罐、桶子等等。
印尼北蘇拉威西藍碧海峽(Lembeh Strait)美麗的珊瑚礁中漂浮著一個塑膠袋。(東方IC)
在印度洋聖誕島附近一個點,艾利克森發現好一大片夾腳拖鞋,可能是從東南亞海域漂來的,「數量大得驚人,我一小時大概可撿起一萬雙。」
研究人員依據大小,把這些塑膠垃圾分為四類,在估計全部5.25兆件塑膠中,92%屬於塑膠微粒──較大型塑膠製品碎裂後的小片垃圾,或臉部磨砂膏中的塑膠柔珠。
「這些塑膠微粒小到不大能辨識它們的原貌。在海中用網子拖曳,就可以撈起一堆塑膠碎片──尺寸如同魚飼料大小。」
艾利克森的團隊前進五個洋區:太平洋(北太平洋與南太平洋)、大西洋(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和地中海,其中北太平洋更是海上的「塑膠之都」,重1.920億磅(2兆件塑膠),占了整體塑膠汙染的近三分之一。
艾利克森認為,遠洋漁業要負起部分責任,「北太平洋是個大漁場,這裡有很多浮球、漁網和設計上可以耐久的設備,特別是在夏威夷和加州之間,形成一個垃圾場。」這個全球最大的海上垃圾場還有名字,「太平洋大垃圾場」(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面積相當於德州的兩倍。
非洲西岸維德角(Cape Verde)薩爾島(Sal Island)海灘,一名衝浪好手把一隻被塑料纏住的海龜救上岸。海龜被發現時,無法自由呼吸游泳,痛苦掙扎。(東方IC)
這些還只是海洋表面的塑膠垃圾,藏在底下的,問題更嚴峻。
在一份2015年的研究中,喬治亞大學研究員珍貝克(Jenna Jambeck)分析192個國家的塑膠消耗量,與廢棄物管理系統,她估計每年從商店裡流出的垃圾大約重達8-20兆磅(3.6-9兆公斤),其中七成的垃圾沉到海床上,洋面的垃圾(2.68億公斤)相較之下,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你我生活中,塑膠無所不在,看看座位四周:鍵盤、滑鼠、電腦監視器外殼、寶特瓶,還有裝便當、手搖飲料的塑膠袋...便利的生活換來窒息的海洋。

你吃下塑膠海鮮了嗎?

EcoWatch報導,過去10年人類製造的塑膠比過去整整一百年更多,其中五成的塑膠製品,我們僅使用一次便予以丟棄,全球消費者每年使用的一次性塑膠袋大約有5000億個,全球範圍內平均每分鐘一百萬個,但目前回收的塑膠僅占生產量的5%,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塑膠製品都成了垃圾,其中不少進了垃圾掩埋場,但更多成了汙染源,最終流入河流、海洋。
我們隨手丟棄的塑膠製品,平均卻得花上500-1000年才能分解,這些海洋垃圾成了超級殺手,每年大約有100萬隻海鳥和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而喪命。浮游生物和小魚吞食塑膠微粒,最終進入人類的食物鏈中。
今年7月,綠色和平公布,塑膠汙染已經擴散到民眾平常吃的海鮮裡,尤其是魚類、貝類和甲殼類,而塑膠夾雜的有毒化學物,包括塑化劑、多氯聯苯(PCBs)和雙酚A等也一併被人類吞下肚。
流入海洋的塑膠有增無減,讓環保人士和科學家憂心忡忡。
「塑膠產業建議,唯一的解決方法是透過我們的努力──回收、焚化、盡一己之力處理廢棄物,」艾利克森則呼籲業者擔起更大責任。「事實是,產業本身也需要大改造,他們應設法百分之百回收產品,並設法使它們百分之百對環境無害。」
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愛迪達,已開始用實際行動,把頭痛的環保問題變為製鞋原料。日前,愛迪達推出第一款號稱百分之百完全取材自回收海洋塑膠垃圾的跑鞋UltraBoost Uncaged Parley。
該公司和環保團體Parley for the Ocean合作開發,材料95%來自瓶子和包裝用塑膠碎片織成的新布料,其餘5%則來自回收的聚酯纖維。就連鞋帶、鞋底和其他部分,也全利用回收材料。
第一批量產共7千雙上架,售價新台幣7200元。愛迪達預計在2017年生產100萬雙,終極目標是日後完全捨棄供應鏈的原生塑膠。
以保護海洋的職志的Parley for the Ocean創辦人葛屈(Gyrill Gutsch)說,「現階段,我們追求的已不僅止於提高民眾覺醒意識,還要採取行動,並落實策略,以永遠終結塑膠汙染的惡性循環。環保創意,正是一個開放的競技場域。」
(首圖示印尼亞齊省一名男孩在垃圾掩埋場中拾荒,印尼是全球塑膠垃圾第二大來源,東方IC)
參考來源:Vox、EcoWatch 、Ocean Crusader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