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2017.01.06 08:00 臺北時間

無人車量產、跨星系太空之旅、自由女神綠... 2017的大思潮

無人車量產、跨星系太空之旅、自由女神綠...  2017的大思潮
2016年在紛擾和充滿意外中與我們告別。許多媒體依循往例為未來新的一年做了預測和展望。不過這些預測有多少可信度?許多事情的發展會不會像2016年一樣讓眾人跌破眼鏡?
衛報的英文網站邀集了各方專業領域的人士,整理出2017年的「大思潮」(big ideas),他們或許未必如算命師可以未卜先知,不過也點出了今年值得注意的重要議題和概念。這些專家們談到2017年局勢的發展,有些會讓人眉頭一皺,有些則非常值得期待。

運輸:無人車的大量生產

谷歌的無人駕駛車在美國加州的山景市街頭測試。(資料畫面,取自東方IC)
維基百科的共同創辦人、美國網路創業家Jimmy Wales認為,無人車革命將是在2017年湧現的大風潮。
在不久之前,無人駕駛車還屬於科幻影集的配備。不過2016年我們不斷聽到自動駕駛車測試的消息,2017年,英國的無人車也將在一般的公路上進行測試。
或許,從今年開始,當我們出門搭車討論坐誰的車,要把「沒有人」開的車也考慮進去。
Jimmy Wales說,大家或許都已經聽過無人車的創新科技,但是我們可能都還沒想過無人車會給生活帶來多麼重大的改變,甚至有些未來的改變,可能連專家們目前也還沒想到。
首先,自動駕駛的無人車會讓車禍傷亡的數字大幅降低。這種論點可能有點違背一般人的直覺,不過大部分研究顯示自動駕駛的車子要比人開的車安全許多。因為運算功能強大電腦可以在意外瞬間做出立即反應,而且它不會酒駕、疲勞、不會偷瞄手機、或是因外面的景象、聲音、或是內心突然的想法而分心。除此之外,夜間搭車也比一般計程車有更大的安全性。
根據估計,2016年全球車禍意外奪走超過110萬人生命,超過3100萬人受傷。當無人車成為我們的日常,這個數字將會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都市的景觀也會大為改變。路旁停滿了汽車的情況將大幅減少,因為擁有車子的需求已經越來越低。無人駕駛車的普及促進了環保和效率,汽車共享變得更簡單,人們對車輛的需求可以減少80%。如此一來,燃油消耗減少、交通堵塞降低,人們通勤時間和停車空間需求也都會減少。計程車免去了雇人開車的成本費用,原本自家車、計程車與大眾運輸系統彼此涇渭分明的區別界線會變得模糊。未來道路的設計,也將因此大不相同。
當然,無人車對社會其他方面也有巨大的衝擊,光是在英國就有超過百萬人是依靠載客、貨運或外送謀生的人,他們的工作可能立即會受到威脅。而依賴感應器和聯網作業的自動駕駛,也必須擔心會不會因偶然意外而系統癱瘓,或是成為駭客的下手目標。顯然,無人車進入我們生活之後,必會成為重大的社會和政治討論議題。

天文學:卡西尼號土星任務最終大結局

卡西尼號太空船在2016年底進入土星掠環軌道(ring-grazing orbit),即將在燃料耗盡之前,展開衝入土星前的最後一搏。(畫面取自NASA)
英國蘇瑞大學的物理學家Jim Al-Khalili提到,卡西尼號的土星任務完結篇,將是2017年最令人期待的大發現。
天文物理學2016年最令人興奮的發展,或許是科學家們首次偵測到了重力波:距離我們超過十三億光年外兩個黑洞碰撞融合在宇宙產生的漣漪。這聽起來很酷,實際上也也有不小的運氣成分。今年,雖然我們還不知道會有什麼天文大發現,不過天文學家們已經掛保證,土星附近一定有好戲。
有著美麗土星環的土星,無疑是太陽系裡最美麗也最神祕難解的行星。近年來,拜卡西尼太空船之賜,我們終於有土星更清晰而近身的彩色圖像,可以對它、它的光環、以及它的衛星們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舉例來說,科學家們在土星第六大的衛星Enceladus(土衛二)發現了有水蒸汽和有機物質從它的南極噴發,這讓許多人興奮臆想,這個小衛星冰封的表層底下可能具備了微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
而2017年,保證會有更多好消息。1997年從地球發射的卡西尼號,將結束它二十年的太空任務。美國太空總署宣稱今年將上演的是它的「大結局」,隨著燃料即將用盡,卡西尼號在2016年11月已經進入土星外環F環的掠環軌道。未來它將切入土星的最內環,最終沒入土星表面的濃濃氣團迷霧中。
在越來越惡劣的條件下,卡西尼的儀器能否正常運作還是大問號。NASA科學家希望卡西尼號被這顆巨大氣體行星的密度和壓力摧毀之前,能把最接近土星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這絕對會是今年的天文大事件。
美國NASA影片預告卡西尼號太空船2017年在土星的告別演出。

環境:挽救海洋、防止濫捕的解決方案

丹華生(Dan Watson)設計的安全漁網為「不符合市場銷售」的魚類設計了逃生緊急出口。(取自Dyson)
英國發明家與設計師,也是戴森(Dyson)吸塵器創辦人James Dyson認為,2017年是安全漁網(SafetyNet)--有一連串脫逃機制有助避免捕撈幼魚和瀕臨絕種魚類的漁網--充滿希望的一年。
海洋資源枯竭,近年來已經是讓隱隱感到不安,卻沒有則到足夠重視的問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畢業生丹華生發明的安全漁網,是2012年獲得戴森發明獎的得主,它針對過度濫捕的海洋危機提出實際的解決之道。
「安全漁網」利用的是魚類脫逃的行為模式。小型和中型的魚類在壓力狀態時會往上移動,而大型魚類則會朝下游動。「安全漁網」在上方裝設有LED燈的逃脫環,有如小型魚類的緊急逃生出口。網子縫隙的水流可帶領小魚重回自由,而較大型的魚則留在網中。
這個發明的測試結果已經證明,使用安全漁網,可以讓不想要捕捉的魚類「落網」機率減少一半以上。
在2017年,這種科技將首度走入市場,賣給捕撈作業的漁民,首批交貨預定在2017年的年中。發明人華生也希望透過這個產品讓海洋漁業朝正面發展,他將針對這個主題在布魯塞爾的海洋事務與漁業總會發表演說,推動未來國際上的立法。
捕撈漁業對海洋生態的巨大破壞在近年來引發爭議。用拖網捕撈的魚類,有將近一半的漁獲種類因為不符商業銷售利益而被丟回海中,但其中大部分被「丟包」的魚都難以存活。一個設計比賽的得獎作品,或許可以對整個漁業的產業生態帶來影響,改善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太空:星擊計畫與光帆技術

霍金提出「星擊計畫」以光帆技術推送探測器進行跨星系之旅。(取自starshot initiative)
太空科學家Maggie Aderin-Pocock心目中2017年最讓人興奮的太空大事,是跨星系的宇宙旅程可望跨出第一步。
在過去,星際間遨遊只是科幻小說裡的奇想,影迷們在2016年慶祝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播映五十週年的紀念。不過如今遙遠的星系似乎離我們近在咫尺。
去年四月霍金宣佈《星擊計畫》(Starshot project),打算使用光帆技術(solar sail),也就是利用強大的雷射光束推動微小太空器的光帆,在外太空讓它加速至五分之一光速的速度,朝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南門二」(Centauri alpha)前進,原本對人類遙不可及的星球,預計二十年就可以抵達。
「星擊計畫」的動畫模擬跨星系太空之旅。(取自breakthrough)
在這項宣布之後,科學家隨即又發現了類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環繞毗鄰星(Proxima Centauri,或稱半人馬座α星C)公轉的毗鄰星b(Proxima Centauri b)。這項發現讓原本的太空計劃變得更為有趣。
光帆技術的研發,對太陽系本身的研究也大有幫助。過去,美國太空總署探索冥王星的「新視界號」(New Horizon)在太空中總共花了十年的飛行時間,如果能利用光帆技術,將可以在幾個星期時間穿梭太陽系。奈米科技的快速進展,或許十到十五年之間這套計畫就可付諸行動,跨星系的太空之旅,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就可實現。

出版:真實的聲音與不摻水的故事

2017年,人們尋覓什麼樣的書籍。(取自維基百科)
英國作家及書商代理人Jonny Geller認為,風波不斷、驚異連連的2016年帶給出版業最大的好消息或許是「新的一年裡,什麼類型的書會引起讀者興趣」目前存在各種未知的可能性。
過去出版業或許已習慣或自以為理解人們怎麼思考、如何接受新聞、信賴權威,但是如今揣想人們在2017年可能會想讀些什麼,恐怕出版社不是那麼有把握。人們會想讀些什麼?是遠離現實煩擾的逃避主義(escapism)作品?或是協助理解世界新秩序的繁複巨著?
文化出版,往往映照出歷史的重大時刻。如一次世界大戰後,現代主義的興起;或是九一一事件之後,超級英雄系列的電影蔚為風尚。
在2016年,許多作品都與人們的恐懼有關,英美的熱門劇集像是《黑鏡》(Black Mirror)或《西方極樂園》(Westworld)展示的是我們對於失控的電腦,或是人工智慧統治世界的深沈恐懼。
而在如今謠言不止、真相不明的「後真相」時代,今年可能的大主題或許是強調真實的聲音和體驗。人們想要不摻水的,不經過篩選過濾,真實反映他們生活體驗和情感的故事。

時尚 :「自由女神綠」萬歲

去年年底服裝設計師Emilia Wickstead一襲「自由女神綠」禮服亮相。(取自東方IC)
衛報的時尚副主編Jess Cartner-Morley 預測,今年是「自由女神綠」(the statue of Liberty green)將大行其道的一年。
根據時尚專家說法,酪梨色(Avocado)是2016年的時尚流行色,今年顯然和它相距並不遠,所謂「自由女神綠」在去年九月開始受到矚目,紐約客一篇文章讚美城市秘密而耐久的顏色。如今從倫敦時尚週Emilia Wickstead開場的高領及地洋裝,到JW Anderson時裝展牆牆顏色,「自由女神綠」似乎無所不在。
美國彩通色彩研究所(Pantone Color Institute)把這個略似芥末色調的綠色定為2017年的象徵色,它的說法是綠色力量「在動盪不安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中,提供我們渴望的穩定」。
「自由女神綠」是今年具有政治象徵性的流行色。(取自dingbatdonald.com)
本質上,綠色代表著希望和復興。但今年的綠色可能又複雜一點。在川普掀起政治旋風的時刻,自由女神綠也帶著政治色彩。當初法國在1886年贈送給美國的自由女神銅像也沒有想到,在二十年之內女神的外觀就從原本金屬的黃褐色變成氧化鏽蝕後的銅綠色。象徵民主的自由女神,它外觀的顏色及代表著持久,也代表著變化,似乎也反映著選出川普當總統的美國政治體制既是如常,也是沈淪。

政治:新的意識形態光譜

TED的總裁兼首席策展人Chris Anderson認為,2017年是我們重新思考政府形態與政黨組成的一年。
2016年剛剛從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的震撼中劃下句點。原本人們純真相信持續全球化、更加由科技驅動的世界,正帶領全體人類分享更多的福祉。如今這個共識正經歷殘酷的考驗。
過去人們似乎相信,聯網科技和移動裝置的快速發展,正帶領人們走向開放、公平的理想。但是在科技進展和經濟模式快速改變的過程中,卻忽略了數以千百萬計的人們擔心失去工作、失去夢想、失去他們原本熟悉的生活常軌。而失控的社群媒體,則在這個過程中讓不同意見的的人彼此憎惡。
過去傳統政治的左右之分,已被截然不同的政治光譜所取代。如今的政治光譜則可能是從部落主義到全球主義、從排外到接納、從倒退到前進、從排外自保到開放連結。
因此新的一年,或許我們應該採取行動,重建一個未來值得追求的願景。
參考資料:
2017's big ideas (衛報)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