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2.10 13:01 臺北時間

【曾宇謙番外篇】我想贏

【曾宇謙番外篇】我想贏
曾宇謙從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在台灣先後有林柏山、沈英良、李宜錦、陳沁紅等老師傾囊相授,並鼓勵他儘快出國。成為音樂家的路途艱辛遙遠,不只金錢花費大,心理的忍耐力、身體的承受度都必須高於一般人,才可能在一關又一關的比賽中脫穎而出。
曾宇謙6歲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奏,11歲開始參加國際比賽,直到2015年得到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大獎,參賽生涯才正式告一段落。比賽中有哪些甘苦談?以下聽曾宇謙來談談:
第一次參加的國際比賽是法國曼紐因青少年小提琴大賽。那是我第一次出國,在法國北部的一個小鎮,我記得有很多海鷗,每天很開心地拍照,沈英良老師還說:我好像是去觀光,不是去比賽的。我其實不太緊張,因為從小上台就是表演,感覺就像練琴一樣,很自然放鬆的感覺。那次我得到第3名,我雖然沒有出國,一直在台灣,但在國際舞台上好像沒有輸別人太多。爸媽、老師覺得我似乎做得不錯,也才有後續去美國這些事情。
去美國後,我會很在意比賽結果,心情變得很緊張。印象最深刻是2012年伊莉莎白女王大賽、還有參加過2次的柴可夫斯基大賽(2011年、2015年),因為這是大家認為小提琴最好的2個比賽。
伊莉莎白大賽的特色是,比賽進入決賽時,會讓用1個禮拜的時間,讓所有參賽者住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學新的曲子。我們不能帶任何電子產品,因此沒有任何參考資料,要自己去練習、詮釋。除了新的曲目,還有一首協奏曲,一首奏鳴曲,曲目量很大。在這個比賽考驗的是身為音樂家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詮釋、自己練習的能力。
柴可夫斯基則是所有比賽中最消耗體力的。賽程只有2、3個禮拜,但曲目量是最大的,尤其決賽時,一次必須演奏二首協奏曲,不管是精確度的維持、體力的考驗,都非常大。比賽的第一輪約30分鐘,第二輪是60鐘獨奏會,等於是每2、3天就要上台1次,事前準備功課要做得很充足。
曾宇謙在2015年柴可夫斯基大賽中獲獎。曾宇謙提供
到了決賽,大家體力都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我記得2015年決賽那天,早上要跟樂團彩排一遍,莫斯科下著雨,我從飯店走到比賽會場,1個人穿著禮服、拿著雨傘,還揹著小提琴。白天練習完,走回飯店,晚上又要再去一次。每個參賽者都是撐到最後一刻,當我演奏完最後一個音符,真的覺得做到了!盡力了!不管結果怎樣,都為自己高興。
我在音樂上一直都很樂觀,即使有時比賽成績沒那麼好,也要馬上轉換,看成進步的動力,再去努力。我個性蠻好強,從小就是這樣,即使只是玩遊戲,我都會想要贏,如果輸就會想要再來一次。
我們家的經濟條件不可能讓我出國,在每個重要階段,都剛好有貴人幫忙,讓我可以繼續走這條路,真的要感謝他們。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