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2.17 08:00 臺北時間

禽流感一再發生 難道只能靠媽祖保佑?!

每次發生禽流感政府只會發錢補貼既存業者,如果認為這就能解決問題,那麼冬季禽流感的發生只是一種必然,不是偶然。(東方IC)
每次發生禽流感政府只會發錢補貼既存業者,如果認為這就能解決問題,那麼冬季禽流感的發生只是一種必然,不是偶然。(東方IC)
【編按】近來禽流感再度蔓延,不但造成飼養主的損失,也引發民眾恐慌。為何禽流感會一再發生?難道台灣對禽流感就是束手無策?
我們邀請本身從事農業工作,並對台灣農業有深入觀察的Lin Bay好油撰文,由他的觀點來看台灣防疫的問題。
封閉式禽場是目前降低禽流感最有效的方式。(Lin Bay好油提供)
禽流感是怎麼來的呢?最早發生禽流感是在1878年的義大利,但當時以為是雞瘟,後來才發現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因此就有了禽流感。禽流感跟感冒病毒一樣,沒有特定方法可以保證不中,目前科學處理模式是得了禽流感後,把禽類殺光、畜舍消毒、再養哨兵禽,沒問題之後再復養。禽流感也漸漸隨著候鳥的遷徙擴散到全世界,目前多數的候鳥都帶有禽流感的病毒。
台灣對禽流感的防疫,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結構累積起來的問題,並不是做到一件事就能改善,應該有通盤的規劃跟作為,以筆者的觀點而言有以下幾個部分:
1.飼養者的觀念導正:
中了禽流感,就照該程序走,該通報的通報,而不是私自處理,從花蓮的小鴨、台南的火雞場、嘉義出海口的袋裝死鴨,沒有一個是業者主動通報的案例,飼養者總是心存僥倖,不肯照正常程序走。曾有飼養者出雞在電宰場被驗到禽流感,於是整批銷毀。照正常程序來講就是先做飼養的場域消毒,然後買哨兵雞飼養,確認沒事之後申請復養,結果這個飼養者跑去跟媽祖擲筊,問媽祖他未來兩年內會不會再中禽流感?筊了三個聖筊,他認為有媽祖保佑,就用這個理由跟主管機關申請復養。
還有業者因為未依規定申請就復養,地方單位前去開單,人還沒離開議員就已經來了,議員直接嗆聲叫他們把局處長叫來處理,不來的話,一開議就準備在議會罰站到死,鄉下的議員守備範圍真的很廣,還很兇悍。
2.消毒系統的建立:
開放式蛋雞場,蛋在屎上這樣才新鮮?(Lin Bay 好油提供)
台灣現在市面上可以購得的消毒水,多數是屬於1980年代的舊配方,因法規將消毒水列為動物藥品,而國外生產消毒水都是化工廠,無法提出安全性實驗,所以台灣農民只能使用老產品來對抗新疫病,而這些消毒水又有衰退的問題。但隨著設備的便宜化,目前的趨勢是自建消毒設備系統,筆者曾經看過一個養豬場自建消毒系統,整個連續式系統建置到好不到百萬元,而小禽場使用日產式消毒設備配合水霧機,整套設備也才10萬元左右,不必大場才能投資,建立消毒系統沒有財團毀滅小農戶的問題,只有願不願意投資的問題。
3.生產時程的調控:
白肉雞過往常常在冬季太冷的狀況下不易管理,所以部分的業者開始調整飼養策略,規劃在12月把雞出掉,做畜舍消毒以降低可能的風險,也讓自己有時間休息一下,等氣溫有回升再進雞,兼顧休息又降低風險。
4.官民合作的共同管理:
台灣法規規定民間不可以進行禽流感的監測,須靠中央層級的防檢局及家衛所來執行,立意良好,但實際的人力卻配置不足,以雲嘉為例,防檢局在地方上的監測的人力不到5人,要負責所有動、植物的監測,怎麼有餘力做禽流感的主動監控?而民間已有廠商以手持式PCR(聚合酉每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PCR),可在2小時內檢測禽類是否感染,協助農民作初篩的動作,台灣的設備在國外可以跟羅式、亞培這些大廠競爭,可是在台灣購買的卻寥寥可數。
但如果懷疑中了禽流感,依照標準程序,後送到家衛所及中央單位,確實檢測當然更完整及精準,但是星期四寄貨運星期五到,下周三才能給報告,然而這段等待的時間已讓疫情擴展到難以控制的局面,疫病管理是自己的責任,自己能風險控管還是最實在,因此積極主動監測,也應下放給民間自己做。
5.禽流管管理的漏洞-合法的無照飼養
小型開放型禽場,是禽流感防疫漏洞。(Lin Bay好油提供)
除了小型開放式飼養之外,更可怕的是未達法定登記數量的小規模飼養(台灣法規規定500隻以下不用登記),加上部分文青鍾愛的自然飼養法,讓雞群徜徉在自然環境中,並號稱不打疫苗不投藥的尚古自然的做法,也不做防鳥網跟候鳥區隔,造成防疫上一大漏洞。
筆者曾看過一個小規模飼養,雞、鴨、鵝、火雞開放式露天飼養,當下就覺得這根本是保毒專區,詢問主管機關,對方表示因為少於500隻無法可管,只能等到牠的疫情爆發有通報之後才能介入,但如果爆發,業者又可能將死禽包一包深夜丟到沒攝影機的河裡,誰知道這裡曾發生疫情呢?對岸曾經發生黃浦江飄死豬,我們也有海口飄袋裝死鴨,這種作為,真是兩岸一家親。
禽流感病毒變異快,每年都不一樣,如果一個良好的獨立生物安全系統(Compartmentalization)的禽場,而週邊滿滿的未達登記標準的小場,因為不列管,加上設備都陳舊也未有心更新設備,這個管理良好的禽場會安全嗎?防疫當然是要走向區域防治,如果我們總是管大放小,不肯積極介入小規模無照飼養這個部份,自然難以控管禽流感。
過去幾年,政府管理單位一直強調獨立生物安全系統的重要性,也開始鼓勵非開放式的飼養,一推動改變,傳統飼養者的反彈聲音就很大,有人以號稱亞洲最先進的雞場「大武山蛋雞場」也中禽流感為例,認定非開放式禽舍沒用,但依得病的比例來看,良好的封閉式禽場對比開放式的禽場就很清楚了。以這次禽流感為例,爆發的雞種是鴨,再來就是火雞跟烏骨雞,都是小規模飼養的,這些小規模的禽場設備多數是早期的概念,沒有禦寒或溫控的能力,飼養者認為家禽會自己調節生理機能來禦寒,可是小孩在天氣冷的時候容易感冒,禽類動物也是啊!寒流來的時候你會讓小孩穿一點衣服在公園玩嗎?當然不會,設備差的禽場,外面10度裡面也10度,你覺得住在這種禽場容不容易感冒呢?
過去的生產系統在沒有禽流感的威脅下能維持,大家就這樣過,也不會想到未來禽流感的風險,等禽流感日益嚴重,需要投入設備、訓練,造成生產成本上升時,就開始有各種阻力產生,光一個盤蛋與一次性蛋箱的推動就會造成這麼大的反彈,說明我們整體結構更在意的是低成本而不是安全與風險控管。
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任內曾規劃新台幣50億元做禽流感防疫工作,成效如何仍待觀察。(東方IC)

必然的禽流感

丹麥當年中過口蹄疫,失去了豬肉出口產值世界第一的寶座,讓萬年第二的台灣變成了第一,丹麥花了半年的時間處理好口蹄疫,重回世界第一,而如今台灣還在口蹄疫,蒸發了16億美元的出口產值。
泰國在2004年遭禽流感重創,瞬間失去80%以上的國際市場,但泰國政府很清楚,如果不徹底改變,只會陷入禽流感的循環之中,不只產業重創,國家還必須補貼不少金錢用以重建,最後的受害者還是農民跟一般大眾,於是開始建立目前預防禽流感最有效的獨立安全系統,目前泰國與巴西在禽類的生產上都遵守相關生產規範,因此鮮少禽流感疫情發生。
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任內花的50億元,改善了台灣的防疫結構嗎?從丹麥跟泰國的例子可以讓我們知道,一個產業的強弱在於受創恢復的快慢以及隨著環境及市場變動的能力。政府的責任在於創造透明度高的競爭環境,讓業者能競爭,提供創新服務與品質的業者進入市場的可能,讓既存業者面臨市場份額可能流失利潤發生變化,可能會被淘汰,這才會對業者產生懲罰或激勵效果,比任何行政處罰更有效。而政府只會發錢補貼既存業者,如果認為發錢補貼就能把問題解決,那麼冬季禽流感的發生只是一種必然,不是偶然。

作者:Lin Bay好油

是個油膩膩喜歡動物的胖子,家中世代從農,當過農民、流浪教師,曾在外國再生能源產業工作,精通油品精煉製程。繞了一圈回到農業,目前從事農產運銷及農業生產輔導。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