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3.06 20:00 臺北時間

【張照堂番外篇】管不動的遺傳

〈張世倫四十九天〉,1975年攝於台北。(張照堂提供)
〈張世倫四十九天〉,1975年攝於台北。(張照堂提供)
張照堂有張名作叫〈張世倫四十九天〉,拍的是他次子。因為張世倫也是藝評人、攝影研究者,採訪時就多以他的名字去探問父子關係,但多講幾次張照堂就抗議了:「大兒子張世和也不能不提啊,他也是很厲害,我很多書都是他設計的。」意外變成最好的回答。
想來也是很有自覺的,張照堂自己是一個管不動的兒子,一依孤行不當醫生,為人父後,當然也不好意思管兒子要幹嘛,73歲了還沒抱孫子,也無妨,孩子有自己的規劃,他不好多說。
但父與子之間,生活的耳濡目染是無可閃躲的,不特別拿作品分享或教導,聽音樂變成最直接的影響。張世倫說:「以前台北有間會進水貨的唱片行,大家都知道週六開門會有最新的東西,我們父子3人常不約而同前往,去了就問老闆:『我爸有來過嗎?』或『我哥有來過嗎?』一次甚至3人買了同一張唱片,只好拿去退……」
確實,張照堂熱愛音樂,Bob Dylan、Leonard Cohen、陳達……等,無樂不歡,花最多錢的興趣投資恐怕不是攝影器材,而是唱片。搬家時,電腦和唱片還沒法播,兒子帶了第一代iPod去插喇叭放音樂,最後被老爸一句:「你這就留著吧,這樣我還能繼續聽。」給凹走了。兄弟兩人輪流陪父親出國展覽,一進飯店房間,他就要「主宰」聽什麼音樂,張世倫邊講邊笑,用的詞雖然很像在形容暴君,結局卻十分可愛:「他的iPhone裡有個app是可以聽廣播的,他其實不是很會用iPhone,但不知為什麼就是很會用那個app。那電台很怪,就是一直播其他歌手翻唱Bob Dylan的歌,到底哪來這麼奇怪的東西呢?我忍不住問了,他就有點得意的秀出那個Bob Dylan樂迷做的app給我看……」
張照堂家裡撿到的底片,兒子張世倫好奇就放燈箱上翻拍了。(張世倫提供)
除了音樂的喜好大抵相似,父子不愛被拍照的個性也像。張世倫拒絕的方法很有技巧,拿出一張在張照堂家裡地上「撿到」的底片說:「不要拍我,這掃出來的照片就給你們。」
但〈張世倫四十九天〉這麼有名,父親的盛名之累,他是躲不掉的,包括上學,老師得知他身分,也曾說過:「我認識你很久了。」結果是看過嬰兒時期照片的意思。採訪之前,我向攝影師說,我找不到他照片,好怕他走進來我認不得,攝影也很壞心地說:「google就有啦!」秀出手機給我看,又是那張睜著大眼的嬰兒照。
所以很困擾嗎?答案是也該習慣了。倒是以藝評人身分評論父親的作品一直有點障礙,因為寫他好,沒有公信力;寫他壞,又矯情了,所以都盡量避開。但3年多前張照堂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回顧大展,還是命令他寫了一篇。父命不敢不從,張照堂在這點,倒是稍稍贏過了自己父親。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