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03.30 13:03 臺北時間

真實版「阿凡達」30年內實現?紀錄片《長生不死》解惑

紀錄片《長生不死》中的教授HIROSHI ISHIGURO(右)與人型機器人。
紀錄片《長生不死》中的教授HIROSHI ISHIGURO(右)與人型機器人。
電影《阿凡達》裡的人類可以意念控制基因改造人「阿凡達」。看似天馬行空的奇想,但真實世界裡,類似阿凡達的計畫正在展開,這項極具爭議的「2045計畫」(2045 Initiative)打算在30年內將人類的記憶、意識和思維,轉移到電腦機器人身上,以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公視主題之夜》節目將於3月31日週五晚間10時,播出BBC製作的紀錄片《長生不死》(Horizon: The Immortalist),探討「2045計畫」,映後並邀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怡萱與主持人蔡詩萍對談。
紀錄片《長生不死》中的教授HIROSHI ISHIGURO(右)與人型機器人。
2013年6月俄羅斯網路大亨迪米崔‧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召集頂尖生物學者、神經學家、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專家,齊聚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舉行「全球未來2045論壇」(Global Future 2045 Congress)。伊茨科夫企圖結合全世界的神經科學家和機器人專家,在機器人身上延續人類的生命。
伊茨科夫表示:「如果沒有這項永生科技,再過35年我就會死亡。我肯定它會實現,我將讓大家都能活到永遠!」他的規劃中,將於2025年前製造大量阿凡達式的機器人、2030年製造出人造大腦,在5年後將人類意識轉移到阿凡達式「全息身體」(hologram body),最後在2045年將意識轉移到「全息身體」。充滿創意的計畫讓人嘖嘖稱奇,但可行性如何?
在《長生不死》中,拍攝「2045計畫」計畫中接受實驗的艾力克與實驗過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在四肢癱瘓的艾力克大腦「後頂葉區」植入兩組電極,最後癱瘓的艾力克藉機器手臂順利舉起酒杯,喝到啤酒。這項成功實驗鼓舞了科學家,也讓他們對「長生不死」計畫更抱希望。
如果「2045計畫」成功,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但也有專家指出,伊茨科夫的這個計畫「不僅白費時間、白費金錢,而且白費我們的人性。」無論結果如何,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溫伯格的一番話似乎更具啟發,他說,「科技越發達,人類的悲劇性就越重,最終走向文明的自我毀滅。」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