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5.25 14:50 臺北時間

穆迪發警訊調降信評 以債養成長的「中國模式」恐無以為繼

北京建設中的新地標「中國尊」,完工後將達528公尺,超越台北101。
北京建設中的新地標「中國尊」,完工後將達528公尺,超越台北101。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24號宣布調降中國的主權債信評等,從原先的Aa3調降為A1,這是穆迪27年來首次做出調降中國信評的動作,上次調降是27年前,也就是天安門事件那一年。
調降同時,穆迪也對中國經濟發出警訊:「我們預期中國經濟成長將在未來5年下滑到5%左右。」中國成長歷經10%的傲人榮景,接著「保八」、「保七」,到去年經濟成長率來到6.7%。
調降的原因,與近年IMF、高盛等金融機構發出的憂慮一致,也就是認為中國的債務水平不斷攀高,已經侵蝕到財務根基,大大增加了成長停滯、甚至是爆發危機的風險。
中國的債務問題,要從上一場全球金融風暴,也就是2008年說起。當時為了抵銷歐美需求緊縮的影響,北京當局大肆舉債,大興土木,廣建機場、公路等,以擴充內需,雖然成功渡過了這場危機,但風暴過後,舉債的速度卻沒有跟著回落,地方政府與企業仍持續向銀行借貸,使得整體借貸水位不斷上揚,如今每年都以整體產出15%的規模遞增,但經濟成長率卻持續放緩。相反地,在這個世紀初,中國幾乎不必增加借貸,GDP就能繳出動輒兩位數的驚人成長。
投資邊際效應遞減,是經濟學不變的鐵律。中國政府早已充分認知,隨著中國經濟邁入成熟期,成長不可能如過去風風火火,問題在於換檔減速的過程,是否能控制得宜,並避開系統性風險,如潛藏的債務危機。
中國的中央政府債務水平,目前約占GDP四成,對新興國家來說算是高的,但與其他成熟經濟體如歐美國家,卻差相彷彿,與日本相比,更低了許多。這一點,加上中國高達3兆美金的外匯存底,讓部分分析師相信即使爆發危機,北京仍有充足銀彈周轉,替企業紓困,因此認定中國市場前景依舊穩健,在金融機構都受到嚴密控管的計畫經濟之下,經濟內爆的風險不大。
但另一方面,中國整體的企業負債卻相當於GDP的170%,過去十年暴增了四倍以上,也是外資最擔心的一塊中國債務來源。這部分的債務,大多由國營銀行借貸給國營企業,好讓企業能夠償還舊的債務,持續繳出亮麗報表,美化經濟數據,但債務卻在無形之中快速攀升。
尤其令人擔心的,是中國近年地區性中小型銀行竄起,與四大國有銀行相較,這些金融機構普遍存款不足,通常是向四大銀行借錢來放貸,銷售的產品卻經常遊走法規邊緣,一旦市場信心反轉,恐怕引爆違約連鎖效應。
資料來源:New York Times, WSJ
更新時間|2023.09.12 17:1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