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6.05 07:04 臺北時間

【鏡相人間】20樓的風景 腦麻數學博士孫嘉梁專訪之一

日常的談話,孫嘉梁像個大男孩,面對數學時,就展現有別於一般人的睿智神情。
日常的談話,孫嘉梁像個大男孩,面對數學時,就展現有別於一般人的睿智神情。
罹患重度腦性麻痺的孫嘉梁,9歲才學會寫字,他無法翻書、寫筆記,說話困難,行動也不方便,卻仍努力求學。他是建國中學榜首、台大數學研究所第1名畢業、美國德州Austin大學數學博士,現為中研院數學所研究學者。
孫嘉梁說數學是一座高塔,一般人在1樓,他在20樓。他以數學語言描述眼中的世界,以邏輯思維談社會議題;坦然談自己的生命經歷時,終於碰觸到那些解不開的難題…
無聲的辦公室裡,孫嘉梁獨自對著電腦思考,讀論文,那情景看起來有點寂寞。桌上有一疊手寫的數學草稿,而牆上掛著一塊黑板,上頭密密麻麻都是公式,每一行都像一則加密訊號,只有他能解讀。

孤處數學世界的高塔

36歲的孫嘉梁,6年前自美國德州Austin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返台,現在是中研院數學所研究學者。專長領域是「丟番圖幾何」,這個領域的核心問題,是描述多項式聯立方程組的有理數解集合,讓數學家花了三個世紀才解開的「費馬最後定理」,是該領域著名的成果。
孫嘉梁時常出門參加各種社會運動,他戴的帽子,於去年到新加坡參加研討會時購得,他稱為「潮帽」。
重度的腦性麻痺,讓孫嘉梁無法順利操控自己的身體,他無法拿杯子,喝水,必須用吸管;站立需要扶持,很勉強才能走幾步;說話吃力,臉部因此扭曲。當我聽不懂他的話語時,他會用手機搭配無線鍵盤打字,或用隨身攜帶的讀字板,上頭有注音符號、英文字母,可以用手指慢慢指出: 「ㄕㄨ ˋㄒㄩㄝˊ。」
談數學,他眼睛亮著,彷彿看著高處:「那是一座100樓的高塔,一般人在1樓,而我在20樓。」去年在法國期刊發表論文,問他題目內容是什麼?「都是行話,說了你也不懂。」他笑了笑,不是驕傲,而是日常溝通都已如此艱難了,何況是艱澀的數學難題?
他求學路上的努力,一直都是社會大眾注目焦點。國中時,三位市議員為他舉辦公聽會,高中聯考延長了身障學生的作答時間,他得以全力發揮,以北區榜首之姿,考上建國中學。高二越級考上清大數學系,高三透過推薦甄試、申請入學,錄取台大數學系與資工系。「我高中的導師還以斷絕師生關係威脅,逼我讀資工。」那時,大家都擔憂他的未來,認為讀資工系容易找工作。
為了不造成家中的經濟負擔,孫嘉梁考取公費補助留學,4年就完成了博士論文。(孫嘉梁提供)
但抽象的數學世界,令他深深著迷,選擇了數學、資工雙主修畢業。右手於高三暑假時,因為過度使用而「報廢了」,於是改用左手,這期間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體力,寫作業、程式,左肩韌帶重複受傷,必須服藥止痛,他更確定要走純思考的數學路。2005年,台大數學研究所第一名畢業,同年考取公費留學。2006年,獲K氏台灣青年科學獎。
孫嘉梁無法翻書、寫筆記,上課全靠記憶力,但他從不認為自己聰明,甚至曾認為自己沒能力專研數學的奧祕。不過能從事研究工作,他感到滿足:「20樓的風景就很好了。」又說:「欣賞風景,需要門票,門票是你也能製造一些風景。」他把產出學術論文比喻為製造風景,令人好奇,他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我常觀察人群。假設有一個舞池,你該怎麼知道,是男人比較多,還是女人?」一個一個數?當然不是這種笨方法,他說:「給他們音樂,一男一女配對跳舞,看最後誰落單,就知道了。」這是一種數學思考。他說:「有時候你不需要明確的數字。」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