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06.17 14:31 臺北時間

高品質製作盼吸金 葉天倫改編鄉土文學尋轉機

42歲的導演葉天倫已執導過多部影視作品,包含《雞排英雄》、《大稻埕》、《含笑食堂》及《紫色大稻埕》等等。
42歲的導演葉天倫已執導過多部影視作品,包含《雞排英雄》、《大稻埕》、《含笑食堂》及《紫色大稻埕》等等。
民視睽違金鐘劇10年,今年投入4000萬元製播、改編自台灣鄉土文學作家楊青矗的同名小說《外鄉女》。這部描述70年代藍領女性堅毅奮鬥的連續劇,交由有文學改編經驗的葉天倫執導,看似為角逐金鐘獎而拍,終極目的在吸引投資。
台灣影視產業因內需市場萎縮、海外版權滯銷,雙重打擊下,業者須各尋出路。葉天倫深知製作好品質、符合國際平台喜好的戲劇題材才能開創新契機,繼Netflix買下質感取勝的《植劇場》系列後,他坦言已與國際平台磋商合作。

繼承家業 葉天倫

年齡:42歲 學歷: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

經歷:

  • 1999年擔任配音員、演出電影《天馬茶房》。
  • 2010年執導首部電影《雞排英雄》,獲「美國GIFF
  • 關島國際影展」最佳劇情片。
  • 2011年執導戲劇《愛。回來》金鐘獎5項入圍。
  • 2013年執導電影《大稻埕》創2億票房。
  • 2014年執導戲劇《含笑食堂》金鐘獎9項入圍。
  • 2016年推出電影《西城童話》及戲劇《紫色大稻埕》。
  • 2017年執導戲劇《外鄉女》、監製電影《林投記》。
《外鄉女》改編自楊青矗同名小說。劇中飾演碩士生的傅小芸,為了研究女工生活,到成衣工廠上班。(青睞提供)
半坪大小、貼著白磁磚的水泥隔間,用尼龍繩串起的塑膠布成了浴室的簡陋拉簾。女工們邊淋浴、邊哼唱閩南語歌曲,有時互聊八卦、打鬧,觀眾則透過鏡頭,窺視女工宿舍的日常。
導演葉天倫在劇集《外鄉女》中,利用女工在宿舍澡間的情感形塑時代氛圍,「隔著浴簾大家赤身裸體,彷彿內心也袒裎相見。透過每日例行公事,女工們抒發情感、增進友誼,還可以療癒心情、交換祕密,這樣的親密互動,現在已很少見。」
導演葉天倫在戲中加入大量女工洗澡時的聊天橋段,突顯宿舍情感及時代氛圍。(左為曾珮瑜、右為廖怡裬。)(青睞提供)
描述70年代藍領女性故事的《外鄉女》,改編自台灣鄉土文學作家楊青矗同名小說,是民視時隔十年,為報名金鐘獎開闢的「幸福金鐘」系列劇集中的一部:每集約一個半小時、共11集,總成本約4000萬元。
2005年民視曾與葉天倫父親葉金勝合作戲劇《浪淘沙》,一口氣囊括5項金鐘大獎。施易男在劇中飾演女主角的初戀情人。(民視提供)
民視之所找上葉天倫,是因雙方曾在2005年合作連續劇《浪淘沙》。這部改編台灣作家東方白同名小說的作品,一口氣囊括第40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戲劇節目編劇、攝影、燈光、美術設計等五大獎,相當風光,該劇製作人是葉天倫的父親葉金勝,如今葉金勝退休,由葉天倫子承父業。
葉天倫出身演藝世家,父親葉金勝是廣告及影視導演、製作人,母親潘鳳珠是資深製片,夫妻從事台灣影視工作40多年,就連妹妹葉丹青也是編劇。出生於大稻埕的葉金勝自大學時代就熱愛鄉土文學,1980年代陸續將多部文學作品搬上大銀幕:如1985年楊青矗的小說《在室女》、黃春明的《莎喲娜啦.再見》、2008年李喬的原著小說《情歸大地》改編成《一八九五》,接著2014年鍾文音的《在河左岸》、2016年謝里法《紫色大稻埕》則改編成電視劇,到今年的《外鄉女》已是第18部「文學改編影視作品」。
葉天倫(後排左至右)與姐姐葉綺玲、妹妹葉丹青(前排左至右)、父親葉金勝、母親潘鳳珠,一家人撐起家族影視公司。(葉天倫提供)
從小耳濡目染,葉天倫自覺對鄉土文學有一份理想與責任,決定承擔葉家改編文學作品的傳統。他笑稱高齡74歲的父親雖已退休,看到好的文學作品依舊會丟給他和妹妹,叫兄妹倆討論如何改編成劇本,「妹妹還得負責對外籌措資金、媽媽負責監製,在世新大學做講師的姐姐葉綺玲則幫忙國際事務、翻譯,全家都沒缺席!」
只是,拍電影從來就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葉金勝曾砸2000萬元拍《莎喲娜啦.再見》,票房僅500萬,還為此賣房還債。如何計算成本,為公司創造利潤,成了重要課題。
葉金勝當年籌拍的電影《莎喲娜啦.再見》,找來鍾楚紅演出,可惜票房不佳為此負債。(青睞提供)
葉天倫坦言,2010年首次執導電影《雞排英雄》,雖然創下1億4000萬元的票房,扣掉給戲院的利潤、5000萬元的製作成本與宣傳費,最後僅賺400萬元;2014年電影《大稻埕》雖有2億元票房,但成本及卡司提高,為了不讓投資方賠錢,他沒拿導演費,達到損益兩平;隔年《台北愛情捷運》系列,把原本13集的電視劇拍成7部電影,儘管成本超支2000萬元,還好有海外版權費,小賠不到200萬元。
葉天倫首部執導的電影《雞排英雄》,創下1.4億票房佳績,是豬哥亮復出後首次躍上大銀幕的作品。(青睞提供)
「製作電視劇是公司保本的做法,版權歸電視台,我們單純賺取製作費增加收益。」葉天倫透露,「我們會先洽談版權、改編劇本、寫成企劃案放在手上,維持3至5個文學、小說、新聞事件改編劇本,一有機會就能成行。」靠著經驗模式,加上自2011年起,葉天倫執導及製作的戲劇《愛。回來》《含笑食堂》《在河左岸》都獲金鐘獎肯定,近幾年都有穩定的合作邀約。
可惜金鐘劇並沒有標準格式,除了無法掌控評審主觀意識,也難料會出現哪些新題材和對手。外界認為,社會觀察的題材較易獲金鐘青睞,葉天倫說:「這類題材就像一面照妖鏡,作品好壞立見,唯一能做的就是認真做好功課。」
天倫(前)願意提高成本拍出好作品,光《外鄉女》的前置作業就投入了大半年。(青睞提供)
這次《外鄉女》由「黑美人」「愛人的選擇」「第三力量」3個單元組成,由葉天倫及陳長綸執導,除了考究當時女工的穿搭元素,還得為演員安排歷史、文學、閩南語課。像女主角傅小芸,就接受10多個小時的一對一閩南語教學。
《外鄉女》作者楊青矗(左)及當年曾住進女工宿舍的人權運動者艾琳達(右),一同出席《外鄉女》記者會。(翻攝自葉天倫臉書)
除了角逐金鐘獎,面對台灣戲劇市場萎縮、海外版權銷售困難等內憂外患夾擊,葉天倫希望藉著製作這些有質感、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作品,讓台灣影視成果多在境外平台上架。「有時即便賣進中國市場,也不見得能獲利,《大稻埕》電影版權好不容易賣到中國,簽約拿了第一筆款項,後面的錢卻卡住。」如今台灣影視作品吸引Netflix、HBO Asia、愛奇藝等境外平台買片投資,成為另一條生路,他坦言已與其中一間國際平台洽談合作。
葉天倫分析,一部與全世界觀眾無隔閡的戲,重點不在語言,而是劇情的構成與角色關係,「美劇我們看得嚇嚇叫,印度片也很local(在地),用全球化的方式呈現在地內容,是成功關鍵。」
葉天倫認為,文化部既已成立投融資辦公室,搭建金融機構與影視產業交流媒合平台,代表已將影視當成產業,既然如此,就應有戰略性思考,「政府應比照IC產業模式,戰略性重整市場,電影人也應捨棄單打獨鬥,用團體力量迎戰。」他以《台北愛情捷運》系列電影號召北村豐晴、高炳權、林孝謙、林君陽、李青蓉等6位導演,花3年拍成《西城童話》《傻瓜與睡美人》《奉子不成婚》《鮮肉老爸》《五星級魚干女》《愛情算不算》《你好,再見》等7部電影做為例子,「打團體戰時代已經到來,我們要以相同的製片、美術、造型與燈光團隊,以每一季輪番支援一部片的方式拍攝,展現台灣影視人最擅長的優勢!」

葉家文學改編32年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