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07.02 06:07 臺北時間

「好的科幻作品就是對未來的預言書」 東大以《機動戰士鋼彈》原理研發衛星降落傘

東京大學研究團隊以《鋼彈》為靈感研發的耐熱模。
東京大學研究團隊以《鋼彈》為靈感研發的耐熱模。
東京大學等日本的研究機構於本月23號發表:超小型衛星張開耐熱膜,慢慢從宇宙再度突進大氣層返回地球的實驗已告成功。這種技術現可用於降低高溫下再度突進大氣層的危險性。該研究團隊在今年一月,將全長34公分的超小型衛星「EGG」從高約400公里的國際太空站(ISS)射向地球。
有趣的是,這種技術的靈感可是來自於《機動戰士鋼彈》系列動畫呢!
日本的迷你衛星「EGG」花了約三個月降落,在降落過程中,張開了和防火衣相同材質、直徑80公分的膜,承受稀薄空氣的反作用力下降低速度。在今年五月中旬,衛星一如預期地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方高度約95公里處的上空燃燒殆盡。
聯盟號太空飛船等用於輸送太空人的器具,因為會在高速下再度突破大氣層,在斷熱壓縮的影響下溫度會隨之增高。就如實驗結果所示,慢速突進大氣層能抑止空氣的加熱,這也和耐熱防護罩的簡易化與衛星安全著陸有關。研究團隊的成員.在東大教授航太科學的鈴木宏二郎說道:「這對於從宇宙帶回研究材料的時候,以及在火星等有大氣層的型星探索相當有幫助。」
小型衛星EGG任務模擬場景。
根據研究團隊表示,這種將耐熱膜置入大氣中,幫住衛星突破大氣層的技術原理,和動畫《機動戰士Z鋼彈》、《機動戰士鋼彈ZZ》中,機動戰士(MS,Mobile Suits)降落地球、突入大氣層時使用的半球體裝置「降傘背包」(Ballute)相同。所謂「降傘背包」,指的是在《機動戰士鋼彈》系列動畫當中,用於MS和宇宙戰艦突入大氣層用的裝備。
這種裝備在用於MS上的場合,會裝在機體的胸及背部,就像人類用的降落傘背包一樣。突入大氣層時,會展開碗狀的氣墊,從底部的噴嘴噴出冷卻用瓦斯,將整個氣墊從大氣層的加熱當中隔離。這種系統,可說是結合了初代電視動畫版中,裝備在鋼彈上的「耐熱薄膜」,以及劇場版中同樣裝在鋼彈上的「耐熱護罩」。MS減速後會展開降傘背包,與碗狀部分分離,一邊使用機體游標儀器和胸部、腳部的增設游標,一邊降落。
初代鋼彈作之「一年戰爭」中,由於一般都利用可姆賽(コムサイ)等有耐熱外殼的專用膠囊進行突破大氣層作業,因此鋼彈和白色木馬(ホワイトベース,初代鋼彈中主角阿姆羅一方,也就是地球聯邦軍的母艦),在鋼彈系列作品中,是使MS與艦艇備有並實踐單獨突進大氣層能力的首例。
而在續集《機動戰士Z鋼彈》當中,幽谷(A.E.U.G.,作中主角卡蜜兒的所屬組織,是由地球聯邦軍中支持宇宙居民派系所組成。)的旗艦阿卡馬(アーガマ)在地球上回收中止發射的鋼彈Mk-II時,也利用降傘背包突入大氣圈上層,背包在回收後與戰艦分離。
《機動戰士Z鋼彈》1985年開播,海報為20周年紀念動畫電影。
我們從此可以發現,機器人動畫等科幻作品,或許也是推動現實世界中科技發展的動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