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7.06 08:00 臺北時間

【鏡評】有生之年不會再發生金融危機了

今年上半年美國聯準會對銀行的壓力測試,竟然所有銀行都過關。圖為聯準會主席葉倫。
今年上半年美國聯準會對銀行的壓力測試,竟然所有銀行都過關。圖為聯準會主席葉倫。
2017年已經過了一半,除了台灣股市站穩萬點,最激勵人心的,應該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葉倫在6月底的演講,她公開表示:「我真的覺得我們安全許多,我希望、也認為在我們有生之年,不會再發生金融危機了。」一向發言謹慎的葉倫,在演講中不改字斟句酌的風格,先是用反問句說:「我會說『永遠』不會再有金融危機嗎?」然後拉回來自問自答:「或許這話說得太遠了,但是我認為在『有生之年』不會再發生了。」
葉倫的底氣,來自於今年上半年聯準會對銀行的壓力測試,竟然所有銀行都過關,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等大型金融機構、區域型的中型銀行、以及美國運通等信用卡公司,模擬「經濟嚴重衰退」、「商業房地產價格下跌」、「失業率超過10%」、以及「歐洲和日本出現經濟衰退」等威脅時,銀行的資本儲備仍然可以挺過危機。參加測試的金融機構持有的美國金融資產總額,高達全市場的75%,這是美國金融體系固若金湯的證明,也是金融海嘯之後,不斷加強嚴格的金融法規,提高銀行資本儲備的成果。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買葉倫的帳,例如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就說, 「葉倫把話說得太滿」,「金融市場沒有甚麼不可能。」謝金河的評語,其實與葉倫沒有衝突,因為葉倫測試的是美國的銀行,不會發生金融風暴的是美國現有的金融體系,葉倫沒有保證歐洲、中南美洲、印度、或者中國不會發生金融風暴。葉倫的言外之音是:就算其他經濟體崩潰,美國的金融體系也還是挺得住!
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強國,關鍵在擁有強大的「自我修補」的能力,如此龐大的經濟體,犯錯總是難免,但是能夠認錯檢討,重建機制,重新找回創新成長的經濟動能,才是美國文化的核心能力,這個能力在金融海嘯之後再次獲得確認。
相較之下,中東、中南美、甚至是中國大陸,仍然壟罩在金融危機的黑天鵝陰影當中,這些國家的痛點都在政府與民間過去10年舉債過度,靠金融槓桿來妝點經濟榮景,但是最近油價大幅度的下跌,給已經債台高築的產油國帶來新的威脅;中國大陸債務年年膨脹,遭到信用評等公司調降債信等級,這些國家必須嚴格執行降低政府與民間財務槓桿的政策,忍受緊縮政策的陣痛,來換取金融體系的長治久安。
那麼,台灣的金管會主委李瑞倉是不是也能高聲說:「『有生之年』,台灣不會發生金融風暴呢?」我們銀行體系的病灶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銀行獲利能力低弱、財團老闆中飽私囊,何時我們也能像美國那樣,面對問題,徹底處理呢?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