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7.17 06:09 臺北時間

養學者買影響力?谷歌贊助學術論文 最高一篇達40萬美元

谷歌砸數百萬美元,贊助學者,撰寫對自己有利的報告,這種微妙的遊說行為,較難被查覺。(翻攝網路)
谷歌砸數百萬美元,贊助學者,撰寫對自己有利的報告,這種微妙的遊說行為,較難被查覺。(翻攝網路)
遊說,不只盛行於政壇,商業界也深諳此道。以科技業為主的矽谷,為了影響政府政策、左右輿論,也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在遊說上。其實,遊說還有另一種更微妙、難以察覺的形式:那就是透過學者的研究論文,進行另類遊說。
《華爾街日報》調查發現,這十年來搜尋引擎巨擘谷歌(Google)至少資助了好幾百篇論文,贊助的經費最高甚至達40萬美元,超過新台幣1200萬元。谷歌利用這些校園高級知識份子的腦力,為自己屢屢遭受壟斷市場的指控辯護。
可以說,谷歌花錢「養」學者,換取他們的影響力。
在華府安排說客,自然是不可少,除此之外,谷歌也把觸角深入大學校園,和哈佛與柏克萊等大學教授建立財務關係。過去十年,谷歌積極資助學者撰寫論文,來影響輿論與公共政策,並協助它對抗有關壟斷市場的法律挑戰。
谷歌曾付費的論文,主題包括宣稱谷歌蒐集消費者數據,換來谷歌的免費服務,很是公平;主張該公司並未不公平地打壓競爭對手;還有好幾篇論文聲稱谷歌的搜尋引擎應可連結到一些書籍或其他智財權,儘管這些出版商或作者認為他們應該被付費。(新聞集團News Corp就曾正式向歐洲監管投訴,針對搜尋結果中出現他們的新聞報導向谷歌抗議)

尋找願望清單

一位之前為谷歌遊說的說客表示,谷歌在華府的高階主管還負責彙整學術論文清單,包含摘要與預算,然後再搜尋有意願接受贊助的作者。
2010年,谷歌雇請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法律與科技的德賽(Deven Desai),尋找學術界人士,來撰寫有利於谷歌的研究報告。
德賽說,谷歌總不忘說明,他們的支票並沒有附帶條件,「這是一個禮物,收到禮物的人可以照自己的意思。」
《華爾街日報》發現,這份「禮物」有時所費不貲,谷歌支付每篇論文或研究的費用從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5.2萬元)到40萬美元(新台幣1222萬元)不等。
依照公開紀錄法,《華爾街日報》向十多名教授索取了數千頁電郵,發現部分研究員在出版論文前,會先分享給谷歌,讓谷歌提供建議。不過這些教授並不總會揭露谷歌的贊助。

40萬美元的大禮

其中,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員卡洛(Ryan Calo)在2010年從谷歌得到了40萬美元的大禮,他的兩篇論文是有關隱私權保護,其中一篇並未說明贊助單位。
目前包括谷歌等公司,都會列出隱私權的政策,知會使用者哪些資料會被蒐集,並被保存,但這些政策冗長又含糊不清,幾乎沒有人去詳讀。卡洛的報告建議找出其他方式來提醒消費者,他們的個人資料可能會曝光。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成全球市值第二大公司,各事業部在全球享有極高的市占率。(華爾街日報)
谷歌每年的廣告收入約800億美元,多數來自七大產品,包括Gmail、YouTube和Google Maps等。每個月,各項產品在全球吸引的用戶超過10億人次;它的搜尋引擎則包辦全球九成的線上搜索;此外,預計今年售出的15億支手機中,就有13億會採用Android軟體。
谷歌面臨的最大爭議之一,是蒐集超過10億人的資料,以提供個人化的搜索結果、建議的YouTube影片乃至於線上廣告。如此大規模控制消費者的資訊,不但讓對手指控谷歌反托拉斯,以自身優勢打壓競爭敵手,更引發侵犯隱私權的疑慮。
有些遊說團體要求政府制定規則,限制公司使用網路上蒐集到的個人資訊。
卡洛告訴《華爾街日報》,40萬美元是支付給史丹佛大學,而非他個人。不過他坦承,確實兩篇文章都該揭露贊助商。

學者:贊助未影響研究

在這兩篇論文出版後,卡洛持續和谷歌保持聯繫。當谷歌得知他也在針對政府監控網路進行研究時,立即試圖安排卡洛上全國公共廣播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分享他的研究發現。
目前任教於華盛頓大學的卡洛說,學界和業界討論研究內容,稀鬆平常,「作為學者,你希望有影響力,自然需要你探討到的對象做出反饋。」
伊利諾大學法律系教授希爾德(Paul Heald)曾向谷歌提出一個關於著作權的論文主題,認為對他們可能有用,結果他得到18830美元(57.5萬台幣)的研究經費資助。然而這篇2012年刊登的論文,並未提及贊助者。希爾德受訪時說,「哇,我沒有標註,真是太糟了,純粹是疏忽了。」
他也強調,這筆贊助費並未影響他的研究,谷歌也沒有任何附帶條件。「他們說,『如果你拿這2萬元去開一間甜甜圈店,我們以後不會再贊助你,但這也無妨。』」
谷歌的前說客表示,谷歌會把他們資助的研究論文交給政府官員,捍衛自己的立場,有時還支付旅行費用,讓教授和國會助理與政府官員碰面。
全美最受歡迎的app中,谷歌多項產品(藍色標示)名列前茅。(華爾街日報)
2012年9月,當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即將決定是否要控告谷歌違反托拉斯法之際,谷歌委託的律師事務所Wilson Sonsini寄給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辯稱谷歌無罪,同時還附上該公司贊助的研究報告,支持自己的論點。
2013年初,谷歌與FTC達成和解協議,結束長達19個月的反壟斷調查,重重拿起、輕輕放下的結果,讓微軟等對手大感失望。
教授們的論文是否有助於谷歌在美國全身而退,不得而知,不過,類似的控訴到了歐洲,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結果。上月底,歐盟反托拉斯監管機構決定重罰谷歌24.2億歐元,因該公司濫用其在搜尋引擎的霸主地位,拉抬自己旗下的購物服務,對其他網站形成不公平競爭。

各擁山頭

當然,谷歌不是唯一「養」學者的科技公司,微軟也曾贊助哈佛商學業教授艾德曼(Ben Edelman),發表論文指控谷歌濫用市場龍頭地位;和谷歌有專利權糾紛的晶片製造商高通,資助有利自己的研究;電信巨擘威訊(Verizon Communications)和AT&T也都贊助過攻擊谷歌的研究報告。
有些教授對於這類贊助,十分不以為然,認為賠上的是教授的信譽,製造一種印象「這些學術機構是遊說團體,而非學者。」加州大學法學院教授Robin Feldman寫道。
密西根大學的法律教授Daniel Crane也說,「如果我讀一篇學術報告,它的結論對贊助單位有影響,你難免對這篇報告產生疑問。」
參考來源: Paying Professors: Inside Google’s Academic Influence Campaign(華爾街日報)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