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07.26 18:09 臺北時間

《魅惑》被控「洗白」 導演蘇菲亞柯波拉有話說

妮可基嫚飾演瑪莎女士,在南北戰爭爆發後,守著女子學校收容白人女性。
妮可基嫚飾演瑪莎女士,在南北戰爭爆發後,守著女子學校收容白人女性。
電影《魅惑》改編1966年出版的小說,曾在1971年被拍成《牡丹花下》,但導演蘇菲亞柯波拉決定用自己的女性觀點,重新詮釋這個故事,拿下本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殊榮。但是電影也被抨擊,移除了原著的女黑奴角色,似乎讓這個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電影「洗白」。
導演蘇菲亞柯波拉(中)想要透過《魅惑》討論不同年齡的女性,跟同一個男人的關係,進而討論道德、情慾、政治等因此翻轉的議題。
原著的女黑奴曾出現在1971年的電影《牡丹花下》,但到了《魅惑》(The Beguiled)就完全不見,只有在電影開頭交代戰爭爆發後,奴隸都逃走了。對於被指控「洗白」,導演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有話要說。
她指出在原著當中,女黑奴被描寫成一個缺乏知識、連英文都講不好的角色,更別提故事從頭到尾都沒有描述黑奴的心聲,而她並不想延續這種刻板印象,「如果要我把奴隸的情節再放回去,我覺得太侮辱人了。」她也解釋做出這樣的更動,絕非只是一時的衝動,「根據那個年代好幾位女性的日記,很多黑奴在戰事爆發後就逃跑了,剩下南方的白人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緊抓住他們生活的信念,而這種信念是建立在奴役他人之上。」
至於很多人批評,拍攝一部故事背景為南北戰爭時期的電影,卻對引發戰爭的廢除黑奴政策隻字不提,似乎不是負責任的影人。蘇菲亞柯波拉表示,她認為這樣的聲音可以有助於電影界,在處理類似的歷史題材時,能夠帶入更多不同的多元觀點。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