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17.09.19 11:00 臺北時間

【頭家開講】妝點全球 

太和生技集團董事長郭靖凱投入彩妝產業30年,替L'ORÉAL、露華濃、Boots等國際品牌代工,去年集團年營收達11.7億元。
太和生技集團董事長郭靖凱投入彩妝產業30年,替L'ORÉAL、露華濃、Boots等國際品牌代工,去年集團年營收達11.7億元。
自稱「1.5代」的郭靖凱,30年前放棄麥當勞高薪,返家協助母親郭施碧雲管理太和,80年代台灣缺工,他登陸設廠,握有萬種配方,L'OREAL、露華濃等品牌彩妝產品都由太和代工生產。
2010年,因遷廠引發勞工抗爭,營收腰斬;痛定思痛後,他增加自動化比例,2013年推自有品牌「來美麗」,半年燒掉2000萬元後,專注代工本業,2016年營收11.7億元創歷年新高,今年中,沖繩廠完工,將叩關高價彩妝市場。
「配方這麼重要的東西,如果沒有百分百把握,怎能輕易更動?這種風險,我們冒不起?」位於上海閔行區的太和生技集團董事長辦公室,傳出郭靖凱高分貝斥責聲,即使隔著二扇門,站在走廊上,也能聽出他又急又氣的語氣。
郭靖凱的祕書神情緊張,每隔15分鐘就到會議室安撫我們:「董事長臨時有突發狀況要處理,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一個鐘頭過去,郭靖凱帶著微慍臉色步出辦公室,拍照時,他意識到氣氛有些僵,這才努力擠出一絲笑容,還自嘲因常後悔對員工太凶,會定期返台參加情緒管理的圓桌課程。
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的雙頭修容棒,也是交由太和生技集團代工生產。

投入重金 研發配方

成立37年的太和,產品九成五是彩妝品,代工的國際品牌有L'OREAL、COTY、露華濃、Boots、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除了代工,太和也提供品牌商配方。
彩妝品汰舊換新速度快,流行性商品壽命平均僅有2年,為了跟上流行腳步,太和每年投入營業額逾6%的研究經費,至今累積超過一萬種彩妝保養品配方,視配方為存續命脈,難怪員工擅改配方,讓郭靖凱大動肝火。
拿起貌似巧克力狀的眼妝品,郭靖凱神祕兮兮地說:「這是我們投入2年、獨家開發的3D蠟油,原料可通吃,做為腮紅、眼影、眉膏、唇膏原料,這個產品可以整天不用補妝,又能輕鬆卸妝。」他透露,此配方售價比傳統平均貴上3成,L'OREAL集團企圖出資買斷,「被我拒絕,這是我的祕密武器。」他打算靠這個配方,提供不同大廠代工生產更多品項。
太和生技集團耗時2年獨家研發的3D蠟油配方備受矚目,圖為以此配方製成的眉蠟產品。
長年浸淫彩妝時尚產業,57歲的郭靖凱穿搭配色比同齡男性更大膽時尚,藍色小碎花亞麻襯衫、大地綠麻料西褲、焦糖色牛津鞋配紫色襪子,江詩丹頓腕錶、PRADA公事包與Tessuto迷彩後背包,襯托出貴公子氣息。

望族之後 基層拚起

事實上,郭靖凱確實是望族之後,「我的外曾祖父是清朝時台中廳的通譯,他還當過電影製片,外祖父念台中一中,和辜振甫是同班同學,辜振甫當時還住外祖父家,外祖父後來從事軍需品生意。」郭靖凱的父親是公務員,母親郭施碧雲出身商賈大戶,不到40歲就經營慶達木業,從事家具出口,旗下員工多達600人。
70年代,印尼產地禁止原木出口,郭施碧雲放不下孩子赴印尼設廠,最後收掉公司,1980年轉投資化妝品代工,創立太和生技集團。「母親在商場上認識一群日系化妝品公司主管,他們覺得日本公司太保守,決定跳出來做,媽媽等於支持他們資金。」當年投資規模已達1億元,廠房設在高雄大發工業區,替雅芳、沃爾瑪開架式自有品牌代工。
郭靖凱(左)與母親郭施碧雲(右)感情好,母子共赴美國旅行。(太和生技集團提供)
郭靖凱身為家中獨子,文化大學畢業後考進寬達食品,擔任麥當勞儲備高級幹部。當年待遇福利優渥,月薪2萬元是同儕的3倍,一年後準備簽約送往美國漢堡大學受訓,卻被母親、姊姊徵召回家。郭靖凱27歲時進入太和就沒離開過,因此對外他總自稱為「1.5代」。
返家後,他先從基層蹲點做起,疊貨櫃、上產線都難不倒郭靖凱,除了親自動手做,看到問題也會試圖找出解決辦法,「我會和師傅討論,有時我的想法行不通,師傅也會據實以告,絕不是我說了算。」後轉調研發部門,打下基礎才開始接觸業務,35歲前已跑遍全球50餘國參展,最遠曾到南斯拉夫、匈牙利。

登陸擴廠 接單賺翻

80年代末期,全民瘋六合彩,作業員簽中就不上班,勞力密集產業嚴重缺工,郭靖凱不得不充當先遣部隊,登陸找尋設廠機會。1989年6月4日從深圳進入廣州,遭逢北京天安門事件,「我從來沒看過那種場面,逃難的人擠滿廣州火車站、行李大包小包,下火車第一件事就是買回程票。」更讓郭靖凱印象深刻的是,香港領隊和家人通電話的語氣竟像在訣別。
首次登陸無功折返,3年後,郭靖凱直接鎖定上海,同樣單槍匹馬前往考察。他不諱言:「進上海第一件事就是看回程機票,那時最怕假日,離開賓館就沒人認識你,你也不認識半個人,又聽不懂上海話,也沒台灣食物可以吃,只能不斷催眠自己,很快就能回家了。」即使一晃眼已在上海打拚25年,郭靖凱仍習慣用台語回答我的問題。
經過2年籌備期,1994年,集團正式在上海設廠生產。初期,郭靖凱負責人員培訓、設備規劃與產線運作,他觀察到:「上海人特別聰明,教一次就會,還會舉一反三,連接線生都能找到大學畢業生,那時人人都想到外資企業工作。」
產線女工以手工貼標,並逐一確認產品狀況。
除坐享大陸便宜勞動力人口紅利,自2000年起,太和生技集團也嘗到國際化妝品及保養品公司,開始轉移訂單到亞洲的甜頭。集團累積20年紮實代工經驗,順利承接雅詩蘭黛、雅芳、露華濃、L'OREAL等歐美彩妝訂單,業務量快速翻倍成長,2009年年營收站穩九億元。
當時錢有多好賺?資深員工形容:「第三季是彩妝業訂單旺季,接(訂單)電話接到手軟,那時聽到訂單的心情是『完了!訂單又來了,又要加班了』。」

抗議罷工 訂單流失

原以為能就此一帆風順,不料,2010年郭靖凱卻面臨職涯最大危機。
當時位於閔行區的露凡西廠因故須移廠,遷往車程約半小時的松江區麗鑫廠,部分員工不願移廠,不惜發動靜坐抗議、罷工,郭靖凱心有餘悸地說:「我們辦公室只有三層樓,但竟然有人爬上圍牆、揚言跳樓,用盡各種激烈手段威脅,要求支付高額賠償。」
眼看氣氛越來越僵,郭靖凱為求止血,忍痛支付2500萬元遣散費,然而罷工事件嚴重衝擊產能,流失大筆國際訂單,加上歐美市場未走出2008年雷曼兄弟金融風暴陰影,在內憂外患夾擊下,2010年太和生技集團年營收近乎腰斬,慘跌至6.5億元。
罷工事件也引發二位股東退股,驚動高齡近八旬的郭施碧雲,郭靖凱一方面忙著救火,週週與歐美大廠高層開視訊會議,穩住訂單,一方面得費心安撫母親。
然而,危機也可能是轉機,集團趁著罷工事件辭退煽動人心的員工,並拉高自動化生產比重,降低人力需求;對生產機台瞭若指掌的郭靖凱,甚至找上專為半導體產業設計自動化機台的設備廠,量身打造機台。

挑戰通路 首役受挫

如同多數代工廠最終都抱持品牌夢,太和在2013年曾與上海醫藥集團合資,在普陀區鬧區開設「來美麗」美妝通路,然而90坪店鋪短短半年就燒掉2000萬元。對此,郭靖凱坦言:「我們有點高估國營企業的商業操作靈活度,任何批價、促銷都必須走審批流程,錯過黃金時間。」又說:「品牌、通路都是大學問,我想我們確實還沒準備好。」
郭靖凱勇於嘗試新品,他迫不及待試抹集團第1款男士專用護唇膏。
儘管試水溫首戰隨即遭受挫敗,但更讓集團有所顧忌的是和國際品牌間的合作默契,「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我們知道太多品牌的商業機密,跳下來做(品牌),對品牌來說是很大的殺傷力。」郭靖凱用字遣詞十分小心,但他話鋒一轉說:「在不傷害現有基礎下,未來會在新的事業體體現品牌夢。」拿捏之下,品牌仍是他不忘追求的夢想。
除了國際品牌訂單,近3年,中國彩妝市場強勢崛起,郭靖凱觀察到90後的中國女生,不化妝絕不出門,太和生技開發的多色散粉、氣墊CC霜、雙色口紅打入中國自然堂、韓束、蘇州綠葉等本土彩妝品牌。
咬唇妝正夯,太和代工生產韓系品牌夢妝雙色唇膏。

投資沖繩 官方補助

「中國很流行打『爆款』(明星商品),加上電商擴散效應,銷量是非常驚人的,以蘇州綠葉的氣墊CC霜為例,3個月可以賣出100萬盒,每盒還附一份補充包,對代工廠來說是大補帖。」集團2015年營收回升至9.4億元,去年更突破11.7億元,成長幅度達2成。
以往,亞洲彩妝產業多追隨歐美腳步,唯獨日本能和歐美一較長短。太和生技集團今年年中也啟動日本沖繩廠投資的計畫,「我們列出漸層粉、三色口紅等8樣產品,原本想交給日本廠商代工,發現日本竟然只有一家廠商會做其中一樣產品。」郭靖凱語調中透露不容懷疑的自信。
郭靖凱從事美妝產業也影響到他的穿著風格,比同齡男士更為時尚。
更讓郭靖凱得意的是,沖繩投資案擊敗50家日本本土廠商,獲官方9000萬元最高額補助,明年第三季可量產。愛美是人的天性,郭靖凱將彩妝喻為日不落的美麗產業,「白天要化妝、晚上也要,它的需求永遠都存在,不會因為科技經濟進步,人類就因此不化妝,反而更要畫得美美的。」
郭靖凱的座車緩緩駛入仿美國白宮建築廠辦,妝容精緻的高階女幹部輪番進入董事長室報告業績,闔上門前,郭靖凱一語雙關地說:「太和生技的未來就靠妳們這些女英雄了!」逗得一票娘子軍笑顏逐開。
LVMH集團自有彩妝品牌SEPHORA部分產品由太和代工。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