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馬欣專欄】80年代的恐懼娛樂 為何捲土重來?

電影版《牠》改編自史蒂芬金原著,把小說中的50年代改成以80年代為背景。(華納兄弟提供)
電影版《牠》改編自史蒂芬金原著,把小說中的50年代改成以80年代為背景。(華納兄弟提供)
從《牠》的賣座、人們期待影集《怪奇物語》第二季的回歸、加上有大量80年復古片元素的作品,為何當時非常興盛的恐怖片熱潮,在爛片充斥多年後,近年開始火熱起來?除好萊塢劇本奇缺外,80年代以恐怖片夾帶人性慾望與恐懼的特色,終於重新受到重視。
從《牠》在全球票房吸金了新台幣53億元,到熱門美劇《怪奇物語》第二季將在今年萬聖節播出,它的預告就夾帶著當時嚇昏所有青少年的名曲〈Thriller〉(Michael Jackson)來勢洶洶,還不包括之前80年代曾紅透一時的《鬼玩人》翻拍影集再度問世。而Netflix首部德語驚悚影集《闇》也以80年代一小鎮上的兩少年神祕失蹤為故事主軸,86年的《魔鬼特攻隊》翻拍也創下票房佳績,《鬼娃恰吉7:鬼娃儀式》也將在美上映,就差沒有把當年火熱的電影《陰陽魔界》再度搬上銀幕,為何恐怖片的復古元素近年大行其道?
除了好萊塢電影劇本奇缺,不斷仰賴續集維生外,近年來的恐怖片也的確少有新意,多半靈感翻自70、80年代電影,像溫子仁的《厲陰宅》系列以70年代的住家、社區、當時人的生活方式這種種細節放大呈現,讓人光是從舊的玩具與音樂撈出浮光掠影,就有被封存在時空中的不適感。

當年恐怖片是日常生活 青年娛樂的一部分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