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11.11 10:42 臺北時間

【全文】勇闖中國37億市場 林佳鋒╳郎祖明拚舞台劇IP經濟

故事工廠執行長林佳鋒(左)與春河劇團行政總監郎祖明(右),對授權IP到中國各有策略。
故事工廠執行長林佳鋒(左)與春河劇團行政總監郎祖明(右),對授權IP到中國各有策略。
中國IP改編風潮進入劇場界,從2014年《盜墓筆記》舞台劇問世,一年演出77場,總票房達新台幣1.58億元,一時間《鬼吹燈》《步步驚心》《後宮甄嬛傳》《失戀33天》《左耳》如雨後春筍,把舞台劇市場炒得風風火火。
對IP如飢似渴的中國市場,把網撒向1980年代初期就發展劇場的台灣,但台灣方面態度多趨向保守。「故事工廠」執行長林佳鋒與「春河劇團」行政總監郎祖明,對除了IP授權以外,如何打開表演藝術市場、拓展商機,也在尋找能順應潮流又能長久經營的最佳模式。
根據「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中國話劇年度報告」,2016年中國舞台劇票房收入達新台幣36.9億元(以下皆為新台幣),中國具改編舞台劇潛力的優質IP幾乎被狂掃一空,腦筋動得快的演出商於是赴海外尋找題材,像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就被取得授權,在今年10月底於上海首演。
西田敏行主演的電影《解憂雜貨店》也賣出華語舞台劇IP版權,目前正在上海演出。(華映提供)
台灣劇團與中國市場接觸的模式,除了2009年前進中國的賴聲川「表演工作坊」,兩年多前在上海成立專屬「上劇場」扎根,絕大部分劇團屬於「買秀巡演」方式,近兩年才有IP授權這種新興合作模式。例如果陀劇場《五斗米靠腰》、創作社劇團《我為你押韻—情歌》等,只是面對大筆資金搶買IP的現象,大多台灣劇團因擔心品質難以掌控,偏向保守審慎的態度。
果陀劇場的辦公室喜劇《五斗米靠腰》,已將IP授權中國演出。(翻攝自果陀劇場臉書)
曾在「屏風表演班」任職22年的林佳鋒,2013年底與李國修叩首弟子黃致凱,共同創立「故事工廠」,由林佳鋒擔任執行長、黃致凱任藝術總監,陸續發表《白日夢騎士》《3個諸葛亮》《男言之隱》《莊子兵法》四齣作品。
中國太多IP丟進市場試水溫,效果不好直接淘汰,台灣劇團必須呵護自己作品、有策略進行合作。
《3個諸葛亮》從2014年暑假首演至今,在台演出超過142場;2015年首演的《男言之隱》累積28場,為延伸使用價值,後者一開始便是運用電視分鏡手法撰寫劇本,未來要發展成影視作品相對容易;而《莊子兵法》從初期就一源多用,同時推出舞台劇、推理小說、解謎遊戲等,今年舞台劇開賣至今也有千萬票房,每項作品都在建立品牌知名度。
《莊子兵法》原創IP發表會上,公布舞台劇、推理小說、解謎遊戲等合作。左起為林佳鋒、作者王曉玟、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故事工廠黃致凱、人渣文本、奇異果文創劉定綱。
其中《3個諸葛亮》是故事工廠第一個前進中國的IP,與「北京哲騰文化」合作,採票房盈餘分帳的合夥模式,2015年底正式登陸,2016年開始巡演,在北京、上海、江蘇共演出24場,約6900售票人次。林佳鋒表示,目前才演出2年,要分盈餘還得再等等。
《3個諸葛亮》在台灣超過7萬人次觀劇,去年也合作推出北京版舞台劇。(故事工廠提供)
台灣市場規模小且產值有限,大部分的表演藝術團體,都需要尋求政府或企業補助。
「春河劇團」行政總監郎祖明目前與中國簽訂《有錢沒命花》《愛情哇沙米》兩齣劇的合作協議,曾遇過要趕流行更改IP內容的要求,為維持作品完整,他寧可慢慢來。「中國太多IP丟進市場試水溫,效果不好就直接淘汰,我們各別團手中握有的IP數量,加總起來遠遠不及中國,必須細心呵護、有策略地進行合作。」
中國網路小說近兩年來創造巨大IP經濟,吸引財團砸下龐大資金蒐羅海量版權,由群眾支持度高的IP脫穎而出,接著交給不同單位操刀,分流做成舞台劇、電影、電視等產品。一旦嗅到商機,就用連鎖餐廳的概念做舞台劇,在13億人口的各線城市、市場同步發酵,不怕沒人看。
蘇有朋(左)執導的電影《左耳》創下新台幣22.2億元票房後,原著也趁熱被改編成舞台劇版本。右為電影女主角陳都靈。(東方IC)
相較之下,台灣市場規模小且產值有限,根據2010年「表演藝術聯盟產業調查」,現代戲劇、傳統戲曲、舞蹈、音樂四類表演藝術,一年總產值不到30億元,大部分的表演藝術團體,都需要尋求政府或企業補助。
3年多前,林佳鋒為創立故事工廠,向文化部申請1500萬元文創融資。初期他以接活動案及大量巡迴演出的票房收入順利營運,雖然至今已累積近9000萬元票房、207場演出、觀眾人數超過10萬人,但人事成本負擔不小,每年至少虧損300萬元,最快第6年才能轉虧為盈。
春河劇團《有錢沒命花》目前已與中國簽訂合作協議。(春河劇團提供)
對IP授權這個新套路,台灣劇團如何在技術整合做取捨,讓輸出的IP作品接地氣,都是必要考量。
林佳鋒評估,成立一個新劇團,最起碼要花7至10年才能建立品牌,接下來才有可能獲利。相較於影視作品,舞台劇的優勢是生命週期長:當劇本完成、首輪演出獲得口碑,便可持續巡演。像表演工作坊最成功的《暗戀桃花源》就演了31年,還分為明星、青春等版本,「一齣舞台劇的成功,在於能否製造感動和有生命力的故事,經過市場洗禮,累積的成績都將牽動IP價值。」
不同於故事工廠以編導為主、發展出好文本的策略,郎祖明認為春河劇團是以發揮演員特質為主,「劇本透過集體討論,專業演員因經驗累積,邊演邊修本,每場演出都能創造另類驚喜,吸引觀眾有重複進場的動力。」
《莊子兵法》以密室遊戲為故事背景,是一部講述人性的黑色喜劇。(故事工廠提供)
郎祖明的姐姐是藝人郎祖筠,她2000年與春暉影業合作創立「春禾劇團」,除了相聲、黃梅調等傳統表演,還有舞台劇、歌舞劇,作品種類豐富,其中歌舞劇《愛情哇沙米》於2003年改編成電視單元劇,入圍4項金鐘獎,同年還創新推出李宗盛音樂作品改編的流行音樂歌舞劇《愛情有什麼道理?!》。
但受春暉影業倒閉及金融海嘯影響,春禾劇團不堪虧損,2008年郎祖筠宣布封團,2016年改名「春河劇團」復出,找來方芳共同執導及演出新劇《我妻我母我丈母娘》,共演出27場。負責行政控管的郎祖明,改變郎祖筠的運作模式,一年僅推一檔劇,口碑好才巡演,將成本降到最低。
其他台灣具代表性的劇團,像羅北安創辦的「綠光劇團」、賴聲川「表演工作坊」、梁志民及林靈玉創辦的「果陀劇場」等,如今在台灣都展現能量和產值,下一步勢必要拓展海外市場。
《暗戀桃花源》源自1986年表演工作坊舞台劇,賴聲川編導,1992年改編電影,林青霞、金士傑、李立群等人主演。
對IP授權這個新套路,林佳峰、郎祖明不忘提醒,台灣劇團作品重藝術性,考慮質感,傾向原班人馬輸出,卻因高成本不符經濟效益作罷,如何在技術整合做出取捨,讓輸出的IP作品接地氣,都是必要考量,「若去對岸發展,勢必要先想到能讓對方賺錢,不然在中國這個資本龐大的市場,不缺你這團。」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