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11.10 08:00 臺北時間

【全文】軍醫局花3億自產疫苗無進展 炭疽攻擊台灣無防護

國防部與疾病管制局模擬因應台北火車站遭到生物恐怖攻擊。(讀者提供)
國防部與疾病管制局模擬因應台北火車站遭到生物恐怖攻擊。(讀者提供)
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美國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除了核武之外,北韓還擁有會隨風飄散附著在人體的炭疽桿菌,不但嚴重威脅南韓,就連台灣都可能殃及池魚。
可怕的是,5年前國防部軍醫局提出1項為期5年、約3億元經費的「生物防護研究計畫」,同時中止向美方繼續購進炭疽疫苗,但軍醫局原先承諾自製的炭疽疫苗至今無著落,最後一批購自美國的疫苗又早已過期,在東北亞國際情勢一觸即發之際,台灣面對炭疽生物恐怖攻擊,恐怕只能坐以待斃。
11月2日,美軍B-1B轟炸機飛越北韓領空進行轟炸演練;10月31日,朝日電視台報導:「北韓進行第6次核爆試驗,引起規模6.3人工地震,造成豐溪里核試場大規模坑道崩塌,逾200名工人死亡。」東北亞情勢緊張,戰爭似乎一觸即發,南北韓雖離我國很遠,但台灣並非完全安全。

北韓若散布 台灣間接受波及

台灣生物安全協會理事長陳信銘認為,北韓雖不太可能攻台,但只要日韓遭到生物武器鎖定,台灣便極有可能受波及,因為這些細菌粒徑只有一到十微米,透過氣溶膠方式容易散布,特別是炭疽病和禽流感2種,是北韓使用細菌戰的首選。
北韓狂人金正恩不斷進行導彈試射和核爆,再加上生物武器威脅,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一觸即發。(東方IC)
陳信銘強調,一旦吸入炭疽菌,必須疫苗和抗生素雙管齊下,炭疽病的可怕並非細菌本身,而是它產生內毒素被人體吸收,只要病狀出現幾乎無藥可醫,因此事前投藥(疫苗)預防和初期擴散阻卻格外重要,但台灣在政院雖然設有國土安全辦公室,應變能力並不高,軍方的疫苗又逾期,政府在生物武器應變的機敏性令人憂心。
今年10月中旬,一份由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科學國際事務研究所和AMPLYFI情報機構共同調查的報告,指北韓握有肉毒桿菌、霍亂、鼠疫和炭疽病等13種病原體,且已被製成生物武器,只需要幾公斤的炭疽戰劑,就可輕易殺死一個大城市近半人口,北韓很可能會利用數百台遙控無人飛機攜帶,在空中釋放以公噸為單位的炭疽戰劑,只要算好風向,細菌就能覆蓋整個南韓。

編預算研發 疫苗至今沒著落

吸入型炭疽病只要病發幾乎沒有活命機會,因此施打疫苗預防格外重要。
南韓和美國都認為要防範這種戰術幾乎不可能,治療能力變得相當重要,美國強制規定駐南韓美軍全員注射炭疽疫苗,南韓每年也大量採購疫苗儲備,但因買不到足夠疫苗,即便南韓處境危險,儲存的疫苗還不足以讓南韓3成的國民使用。
不要以為炭疽生物攻擊南韓跟台灣無關,一名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退役校級研究員透露,炭疽桿菌孢子會隨風飄散,台灣和日本都在波及範圍。另外該細菌也會附著在物體上傳播,以台灣跟南韓經貿頻繁的程度,若南韓遭到大規模攻擊,台灣立刻會成為高危險地區。
這名前研究員並說,透過皮膚感染的炭疽病比例超過9成5,若未經治療,臉部和頸部水腫可能導致呼吸道阻塞及續發性蜂窩性組織炎、腦炎,感染傷口會出現丘疹或小膿皰、發炎疼痛,丘疹最後形成黑色焦痂,病狀極其可怕。
一位國防部高層人士透露,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防炭疽病方式是施打疫苗,該疫苗是美國的管制輸出藥品,於1973年開始量產,台灣是在時任國防部長湯曜明不斷爭取下,才於2003年成功採購首批炭疽疫苗,之後國防部每年都以「專案購買」方式採購疫苗,時間長達9年。
遭到炭疽桿菌感染的手臂傷口出現丘疹和環狀水泡,患部潰爛形成黑色焦痂,狀極嚇人。(翻攝自維基百科)
原本繼續採購並無問題,但國防部軍醫局卻在2012年提出「生物防護研究計畫」,宣稱可自行研發出具有歐美國家水準的生物防護製劑,如天花疫苗、炭疽疫苗及抗毒血清等。
該人士指出,能自行研發生產當然是件好事,也不用再向美國採購,因此同年就中止向美國購進炭疽疫苗,接著國防部自2014至2018年陸續編列2億9,000萬元的執行研究經費,但眼看該計畫時間即將到期,經費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自行研究的疫苗卻連個影子都沒有。
「更加糟糕的是,我國之前向美方採購的疫苗有效期限是3至5年,換言之,目前台灣除了之前採購已過期的疫苗外,再也沒有防範炭疽細菌攻擊的方法。」已退役的研究員說。
美國前三軍總參謀長Shelton將軍(中)配合國家政策,接受注射炭疽疫苗。(翻攝自網路)

未取得病株 立委懷疑是騙局

軍醫局究竟能否成功研發出疫苗?立委陳賴素美發現,整個研究計畫可能根本是個謊言。陳賴素美透露,要研究任何疫苗前,必須先擁有病株,但自1975年3月《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生效後,各國就無法取得或製造生物戰劑,除非台灣像北韓一樣,違反公約偷偷生產炭疽桿菌,不然根本無法進行試驗。
本刊調查,美方能成功製造疫苗,是因美國在1954到1970年間就已完成炭疽疫苗的重點研究,但從2014年才開始投入經費研究的台灣,要如何取得病株?經費又用在哪裡?
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圖)負責執行「生物防護研究計畫」,國防部卻遲遲無法交代執行進度。
陳賴素美相繼於5月和7月間發文國防部要求說明,8月底國防部回函拒絕回應有關計畫的預算使用方式和成果,卻另外找了2個不跟美國購買疫苗的理由。
本刊取得國防部回函,其中所提的理由為美國CDC(疾病管制署)研究報告,宣稱炭疽病透過抗生素治療,存活率可達7成5,因此無需購買疫苗;其次,包括研發疫苗和任何藥品都必須經過嚴謹的臨床試驗,其中當然需要在動物身上測試疫苗是否有效,但對於如何取得實驗用的病株卻隻字未提。
美軍演練遭受生物恐怖攻擊,身著防護衣的化學兵為感染者進行清汙。(翻攝自網路)
更離譜的是,本刊找到回函中所引用的美國CDC研究報告,報告內容分析123名感染炭疽桿菌的患者,接受單一抗生素療法的嚴重病患,其中有82人死亡;另有4人同時採用逾3種以上抗生素治療,3人獲救,根本不是國防部所言存活率達7成5,有鑒於此,國防部應趕緊提出炭疽生物攻擊的補救之道,並且詳實說明生物防護研究計畫經費怎麼花、進度和成效如何?不要再迴避問題本質。

回應

針對我國炭疽疫苗有效限期、國軍生物防護能力以及軍醫局生物防護研究計畫問題,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依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以及我國疾管署建議,如果遇炭疽菌攻擊時,第一線處置以抗生素用藥為主,所以沒有疫苗期限的問題。立委所提預算經費和額度與事實並不相符,此外,有關生化戰劑疫苗相關研發成果,因事涉機敏,恕難對外說明。
炭疽桿菌常以孢子型態形成自我保護,北韓若向南韓發動生物戰,台灣幾乎難置身事外。

炭疽病小檔案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感染造成的疾病,感染途徑包括皮膚接觸、呼吸道、消化道和注射等4種,通常感染1天到2個月後開始出現症狀,經由皮膚感染會出現小水泡,患部中央焦黑;透過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會有發燒、胸痛和呼吸困難等現象。

炭疽病藉由接觸細菌孢子傳染,孢子最常出現在動物製品上,它很少直接人傳人,而是透過動物製品、郵務員、軍事人員和旅客傳送,可以經由血中抗體或毒素偵測,也可從患部採樣進行細菌培養診斷。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