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12.07 06:33 臺北時間

【垃圾革命之三】山東地方政府阻撓 拍攝人物避不見面

紀錄片《塑料王國》獲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新導演單元評審團特別獎。(CNEX提供)
紀錄片《塑料王國》獲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新導演單元評審團特別獎。(CNEX提供)
中國導演王久良執導的紀錄片《塑料王國》攝製規模遠大於前作《垃圾圍城》,製作方式也有別《垃圾圍城》先自掏腰包,再有親朋資助的方式,所以他拍攝《塑料王國》前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先把錢弄好。他先從同學岳冠廷開的泰岳文化公司拿到第一筆資金約人民幣60萬元,但1年就花完。「本以為1年內可完成調查研究與拍攝,但拍了1年,因山東某個小鎮地方政府阻撓,拍攝對象從此避不見面,原有人物素材都因不完整而不能用。」
雖然沮喪,王久良仍繼續找錢,想辦法拍攝《塑料王國》。2013年他和推動紀錄片發展的組織CNEX合作,透過CNEX獲得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日舞影展以及法國陽光紀錄片提案大會(Sunny Side of the Doc)等的國際紀錄片基金,由CNEX協助剪接後製與國際推廣,整部紀錄片約花費人民幣200多萬元。
王久良以個人經驗指出,「很多人進行一個項目時,常埋怨找不到資金,但我覺得遇到問題時應設身處地思考:『你的項目是否和別人有關係?如果沒有,別人憑什麼關注你?』《塑料王國》的議題不但多人關心,還可以從環境、全球化等角度切入,所以和CNEX洽談時,很快獲回應。這不單是出於紀錄片的商業合作,而是感受到它的社會價值與影響。」
紀錄片《塑料王國》分為電影版與媒體版,2014年底於網路公開的媒體版,與2016年初在阿姆斯特丹影展放映的電影版,都是談塑料回收,但素材與風格完全不同。媒體版蒐羅王久良赴美國採訪廢料回收業者的經過,觀察歐美、日本等地的廢棄塑料在中國如何處理,直白有力。電影版則試圖以人的角度回答問題,關注人物的生活與內心世界,讓觀眾知道山東小鎮老闆因怎樣的價值觀經營塑料工廠,也看到四川彝族工人一家7口4年來回不了家鄉的答案。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