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12.07 14:33 臺北時間

【垃圾革命】好有愛!紀錄片導演協助貧童返鄉就學

紀錄片《塑料王國》中的彝族女孩依姐後來回到故鄉上學。 (CNEX提供)
紀錄片《塑料王國》中的彝族女孩依姐後來回到故鄉上學。 (CNEX提供)
中國導演王久良的紀錄片《塑料王國》,除了呈現廢棄塑料回收在中國造成的環境傷害,也讓人關心片中彝族小女孩依姐一家的後續。王久良透露,影片拍攝結束後,他與製片陳玲珍就想辦法讓依姐與弟弟妹妹們離開工廠,返回四川大涼山故鄉,也爭取到經費幫助這個家庭。
《塑料王國》引發後續效應,讓中國政府改變政策,在今年底停止進口廢棄塑料。片中的家庭工廠也早在政策公布之前就收起來。王久良表示,片中工廠所在的山東,光是塑料回收的就有2、3000家,每家都有大同小異的故事、每家都是由老闆一家與工人一家,2家一起工作的模式。其中的工人全是來自中國西南山區的彝族人,靠著親戚朋友介紹一個個來,愈來愈多。因為這個活又髒又累收入又低,當地人根本不願意幹。
由於塑料回收必須付出健康為代價,《塑料王國》裡的工廠老闆後來改行當司機,而工人一家則在2014年春天透過王久良等人的幫助,全家回到四川,其中3個孩子都上了小學,2個比較小的上幼兒園。「雖然生活依然困苦,但孩子至少去上學,因為上不上學會是2種截然不同的命運,這是很確定的。」
《塑料王國》裡的依姐與父母親來自風景優美的四川大涼山。(王久良提供)
依姐的父親在紀錄片《塑料王國》裡,因為沒錢,不讓孩子們上學,當時9歲的長女依姐雖然羨慕其他孩子去上學,但仍懂事地在家照顧弟弟妹妹。王久良解釋,「依姐的父親是迫於無奈,我在拍攝時就感覺到這是一個幾乎被生活壓垮的人,而且不但生活出問題,連尊嚴都受到傷害,沒人瞧得起他、都嘲笑他。他只有喝酒、唱歌跳舞的時候,才能吸引別人的關注、有存在感。」
《塑料王國》裡有一幕拍攝依姐的父親帶著孩子們到車站詢問過年返鄉買車票的事,他先是發現火車購票實施實名制,沒身分證不能買車票。於是想試試不必身分證的汽車票,沒想到一問發現價格遠高於火車票,所以轉身離開。
王久良解釋,依姐的父親並非沒錢買車票,只是買到車票又能怎樣?回家要做什麼?吃什麼、喝什麼?所以內心最深刻的想法是不太想走。他發現有實名制時,因為沒身分證,不能買票,反而是種解脫。後來依姐的父親回家告訴太太買火車票要身分證,所以沒買,太太眼眶一紅、眼淚幾乎掉下來。王久良說,「這段並未剪進片子,我拍了2、3年從沒見到孩子的媽媽哭過,因為她想她生病的媽媽,想回去看。做為一個旁觀者在目睹整個過程的時候,心裡真的很複雜,不知怎麼做才對。」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