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1.22 11:30 臺北時間

【設計很重要】夏威夷烏龍飛彈警報要怪誰?「下拉式選單」惹禍

夏威夷飛彈警報誤發事件,很可能是程式介面設計惹得禍。(東方IC)
夏威夷飛彈警報誤發事件,很可能是程式介面設計惹得禍。(東方IC)
「人機介面」乍聽無關痛癢,但夏威夷的140萬居民日前卻深受其害,度過了這輩子最恐怖的38分鐘。
上週六早上8點,夏威夷島上居民的手機一個接一個響起了簡訊通知,上面的訊息令人頭皮發麻。「彈道飛彈朝夏威夷飛來,立刻找掩蔽,這不是演習!」全部大寫的英文字散發出無比迫力,彷彿下著不容質疑的命令。一時間全島上的通訊裝置在這波官方指令激盪下,又衍生出爭相走告和慌忙求證的加乘漣漪,「親愛的,快躲起來!」「發生什麼事?」「我愛你們!」類似訊息快速閃現在人們手中的小螢幕上。
整整38分鐘後,官方的第2則訊息,才姍姍來到,澄清剛才的飛彈警報是「誤發」。
這起烏龍事件登上全球新聞版面,引來各方啼笑皆非和一片指責。夏威夷官方事後公布事件緣由,聲稱是因為操作人員「按錯按鍵」才導致飛彈警報誤發。但到底是什麼樣的按鍵,會讓人一不小心就按錯,成了究責時首先必須釐清的疑點。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調查,夏威夷緊急應變中心的電腦程式,是以「下拉式選單」的方式,讓操作人員在眾多選項中挑選想執行的功能。這種選單最常使用於網路上填寫資料時,用來輸入「國家」或「城市」欄位,但由於可選項目眾多,下拉式選單過去造成輸入錯誤的案例,並不在少數。
緊接著,夏威夷官方週一主動公布了一張該電腦程式的模擬畫面,強調基於安全理由,無法翻拍實際程式畫面,但出錯的選單大致就如圖片上所示。
從這張影像中,外界得到的第一個印象是:這上面的選項真多。從安珀警報(兒童綁架事件)、海嘯警報、土石流警戒,到大浪警告,全部都集中在一張下拉式選單,供緊急應變中心的操作員視當時的需要,挑選其中之一來發布。
選單上的文字,有些清楚明瞭,例如「土石流─封閉漢娜路」是誰都看得懂的白話文,但有些文字卻使用簡寫或專業術語,例如這次出包的飛彈警報,選單上就是以「PACOM(CDW)─州限定」來表示。
要命的是,在這張五花八門的選單上,飛彈警報又分成了2種,一種是上述的PACOM(意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另一種也是PACOM,只是前面多加了「演習」2個字。選單中擺了2個幾乎一模一樣的選項,中間還夾了一個海嘯警報,也就難怪剛換班的操作員,會在無意間選錯項目,發出正式警報而非測試警報,嚇壞全球媒體。
網路媒體Quartz批評,夏威夷官方把失誤歸咎於人為操作,其實搞錯對象,真正有問題的是警報系統的界面設計。照理說,「測試警報」和「正式警報」這2個選項,不管是在使用頻率或是嚴重性上都天差地別,根本不該放在同一個下拉式選單當中。
此外,考慮到發布正式警報的後果,程式設計也應該在執行之前,要求使用者多次重複確認。如果發布一個全島飛彈警報竟比刪除一個臉書帳號還要容易,那麼很顯然,這套系統的人機介面設計就是有問題的。
  • 資料來源:Quartz, The Verge, Washington Post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