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1.21 21:49 臺北時間

「阿拉伯之春」七年後 突尼西亞民眾為何再度幻滅?

不滿物價高漲,突尼西亞街頭再度淪為警民戰場。(東方IC)
不滿物價高漲,突尼西亞街頭再度淪為警民戰場。(東方IC)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原文〈Tunisia is back on a knife edge –- here's why〉刊載於 The Conversation ,作者Pamela Abbott為艾伯丁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就在突尼西亞人慶祝班阿里下台七周年的同時,當地也爆發了反政府街頭示威。首都突尼斯和全國各地數千人走上街頭,與警方爆發衝突,多人被逮捕。
民眾抗議的對象,是政府的撙節措施,不滿這些政策造成了日常商品服務價格上揚,讓原本已經生活拮据的老百姓更為雪上加霜。
這是2015年以來,因為不滿當局經濟對策而逐漸升高的反政府示威中最新的一波,讓人不禁要問:突尼西亞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個國家接下來該怎麼走?

革命萬歲?

突尼西亞在2011年登上國際頭條,大批民眾湧上街頭,激發了著名的「阿拉伯之春」,革命風潮隨之席捲利比亞、埃及和敘利亞。超過25萬突尼西亞人加入示威行列,其訴求受到1100萬人民中絕大多數支持。
抗議人士喊出「伊斯卡‧安─尼薩姆」,意謂「打倒當權者」。這不僅是指推翻班阿里與其黨羽,更是要終結整個貪腐體制:一個剝奪人民工作機會和生活所需,榨取國家財富供權貴中飽私囊,披著民主外皮遂行一己之私的腐敗制度。
革命過後,選舉制度變革讓突尼西亞人懷抱希望,以為從此可以享受真民主,政治人物將會傾聽民意。事實上,當時的國際輿論和學者均對突尼西亞寄以厚望,認為在週邊國家普遍陷入內戰、反革命風潮與戰亂的情勢下,突尼西亞的表現就如同該區的一盞明燈。
然而,突尼西亞人的實際感受卻迥然不同。2014年「阿拉伯變遷」(ArabTransformations)民調顯示,革命所帶來的夢想和期許,已經因為歷任政府無能實現經濟改革、無法增加工作機會,也無意回應民眾的需求而轉化為不滿和怨懟。
在我們本月出版的著作中,我們發現在革命爆發後三年,當地人依舊把缺乏就業機會和貪腐橫行視為該國最大問題。他們不信任政府,不信任政客,甚至不信任宗教領袖、整個社會和本國同胞。
突尼西亞人認為不管是自身經濟狀況,或是國家的經濟情勢,都要比2010年那時還要更糟。他們害怕恐怖主義,憂心自身安全,半數的人擔心工作不保,六成年輕人發愁找不到工作。班阿里下台時的興奮和雀躍,早已被失望和幻滅所取代。

未來怎麼走?

根據2016年的「阿拉伯指標」(Arab Barometer)調查,這種幻滅感仍在不斷升高。最近幾任政府均無意或無力滿足人民對政經改革的期待。
突尼西亞革命爆發前的經濟自由化,曾經贏得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讚賞。但民營化、公共預算刪減,以及貿易自由化的結果,卻是失業率上揚,多數人並未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班阿里掌權之下,貪污與裙帶資本主義橫行肆虐。
街頭革命後,新政府蕭規曹隨,繼續施行過去失敗的政策──受迫於國際金融機構和西方世界的要求。國際貨幣基金會去年暫緩發放28億美金的貸款,一直等到突國政府同意加速刪減公共預算,才恢復放款。
這些做法導致突國經濟停滯,債務高築,難以擺脫對境外援助和優惠貸款的依賴。貪腐迄無改善,失業率仍在兩位數,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更為嚴重。觀光產業在2015年恐攻事件後就大受打擊,幸而近來有好轉跡象。

經濟成長與通貨膨脹

資料來源:Conversation

失業率

資料來源:Conversation
在這樣的背景下,突尼西亞政府推出所謂的「財政法案」,內容包括提高一個百分點的商品加值稅、增加對銀行課稅,以及對雇主和勞方新增的1%社會安全稅。
突尼西亞總理查希德(Youssef Chahed)宣稱撙節政策只會讓人民再苦一年,但專家對於此一政策能否收效卻持兩極看法。其他的撙節措施還包括出售官方對本國銀行持股、削減公營機構雇員人數等。
依我們的看法,過去突尼西亞的撙節政策只招來反效果,未來也無助於改善經濟。政府真正該做的是對稅制進行結構性改革,讓財富分配更平均,同時加強查緝逃稅,整治貪腐、取締走私以及平行貿易行為(指未獲原廠授權的進口商品)。
突國政府有無意願、能否拿出魄力認真執行以上建議,有待時間觀察。目前看來政府當局缺乏民意支持,內部更充斥矛盾和派系對立,令人憂心。
於此同時,突尼西亞的國際友人必須體認:光是改變一個國家的選舉制度是不夠的。保障人民的社會與經濟權益──創造工作機會、消弭貪汙腐敗──才是民主的實質內涵,少了這些,徒有選舉,也只是空頭支票。
就像此區其他國家一樣,突尼西亞動盪的根源是未能解決點燃2011年革命怒火的社會問題。人民想要的不只是政治自由和選舉自由,他們想要的是能夠帶給他們民主果實的領導人──不只是投票,而是真正的公平正義。
簡言之,現今街頭示威的源頭不只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引發民怨的是政治運作的反覆失靈。忽略人民的期待,採取短視近利的高壓統治,只會讓突尼西亞更加動盪,引發革命、內戰,或是獨裁復辟。這是阿拉伯之春給我們的最大教訓,突尼西亞的盟邦最好謹慎待之,以免重蹈覆輒。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