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兵退伍的前15天我爸住院,4年後他彌留的時候,我直接問他,乾脆(工廠)不要做了,我覺得很煩,又不是沒得吃?」採訪這天,鄭惠民在工廠辦公室簡易架起的電磁爐,一邊煮麵一邊聊起父親、民生食品廠創辦人鄭神江。
「結果我爸跟我說,他們兄弟打拚這麼多年了,沒做也很可惜,我只好接下來做,就一直做到現在。」說起往事,鄭惠民故做輕鬆。其實為了實踐對父親的承諾,20多歲便開跑車飆車,甚至沉迷酒店的他,卻逐漸收起玩心,不僅幾乎戒酒,對於推廣家族事業,他也有另一番體悟。

2015年,主婦聯盟找上鄭惠民,詢問他是否有意願,使用台灣本土生產的有機黑豆釀造醬油?當時北美、中國進口的黑豆一公斤僅40元以下,本土黑豆一公斤則要85到100元,因為有行無市,不僅沒有台灣醬油廠使用,幾乎沒有農民有願意種植。在主婦聯盟的邀約下,鄭惠民決定試一試。
問他為何想投入生產台灣本土黑豆?鄭惠民說:「做食品就還是要做你自己敢吃的,我又不是股票上市公司?要做就做好一點,做壞的我也做不贏別人。最重要的是,今天我們又不是沒飯吃?要響應台灣農地復耕,有人種就要有人釀成醬油,這樣農民才活得下去。」
目前鄭惠民使用的是台南麻豆農民陳瀅淨契作的黑豆,每次黑豆開始撥種時,他便與主婦聯盟產品開發部專員葉申酉,一同從高雄北上麻豆盯場。
走進一遍黃澄澄,準備收成的黑豆田中,鄭惠民剝開乾枯的豆莢細心察看,陳瀅淨笑說:「鄭大哥每次來看都很仔細,一邊聊天,其實一邊都盯著豆子看,但我們也不怕他看,雙方坦白,這樣做生意才能長久。」

黑豆採收後,鄭惠民不僅要先送驗,檢查是否有殘留黃麴毒素或農藥,在製作的過程中也得分批檢驗。
鄭惠民開玩笑地說:「主婦聯盟的要求很嚴格,我送驗後他們又要再送驗。他們曾問我會不會覺得他們很囉嗦?我告訴他,你們不是囉嗦,是很機車,每項都要問到底,幸好我不怕他問。」
鄭惠民解釋:「其實植物跟人一樣,當地的土壤、空氣、水源和氣候,也會導致種植的差異,就像美國的牛跟台灣的牛吃起來風味一定不同,台灣的黑豆做起來就是正港的台灣味,我們這麼做,也是想找回小時候的味道。」
更新時間|2018.02.12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