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2.27 09:59 臺北時間

【記者手札】見到英國女皇 才知自己有寫作天分 普立茲國際新聞獎記者方鳳美專訪之一

方鳳美已從一線記者退位,轉作智庫研究原和寫作,但連去拉麵店吃飯都忍不住訪問內用客人:台灣人是不是崇尚日本文化?
方鳳美已從一線記者退位,轉作智庫研究原和寫作,但連去拉麵店吃飯都忍不住訪問內用客人:台灣人是不是崇尚日本文化?
此系列文章為播客「鏡文化為你朗讀」的2月特別節目「記者手札」訪談文字整理,邀請普立茲新聞獎得獎記者方鳳美談採訪報導與寫作。本篇方鳳美專訪的第一部分文字整理,是關於她走上記者之路的機緣,並分享新著作《獨生》,完整全集的聲音節目請至方鳳美談國際新聞採訪與一胎化政策的報導寫作《獨生》
由於方鳳美並非以慣用語言英語接受採訪,本篇中文對答,是訪談逐字稿經過增修前後文版本的文字。
鏡傳媒(以下稱「鏡」):可以跟我們分享你待過的報社經歷嗎?當初為什麼會想成為記者呢?
方鳳美(以下稱「方」): 我大學畢業以後就開始當記者,但其實在大學時期就已經開始在媒體擔任兼職,其實我已經45歲了,所以當記者也大概有20幾年經歷了。剛開始先在新加坡的報社,因為我在馬來西亞長大的,原本沒有學中文,只有學過馬來話跟英語,我學生時期不是個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可是我很喜歡閱讀,好喜歡看書,看完書以後就會想要像其他書的作者一樣,希望總有一天寫出一個故事。
16歲時,我入選了一個寫作比賽,贏得小小的獎項,但有一個大的好處,因為當時剛好英國皇后Queen Elizabeth來馬來西亞,所以主辦單位邀請我這個得獎學生跟皇后見面、領獎,這件事情對我影響深刻,因為我16歲之前什麼事都沒做過,也沒什麼特別成就,我爸媽可能覺得我不是一個很好的女兒,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果我可能有某種才華是未來需要的,那肯定就是寫作。所以我想著:我一定要當記者、當個作者。
後來我去新加坡讀大學的機會,便是一間新加坡的媒體公司提供獎學金,條件是畢業後要在那家報社當記者。可是在新加坡的媒體沒有那麼多自由,所以我感覺...想要做得更好,兩三年以後我去美國讀書,畢業後就在《華爾街日報》工作了,工作好幾年後公司先派我去香港,然後才去大陸。
鏡:16歲那年寫作比賽得獎讓你更立志要寫作,現在妳不只是資深記者了,更完成夢想當一位作家,出了第一本新書,當作者跟記者時有什麼不同?
方:有點不一樣的,因為當記者時沒有放太多自己的觀念,大部分應該是比較客觀,可是我感覺當作者,你得用自己的觀念、寫出認為有意思的事情。另外還有蒐集資料上的差異,雖然主要是看你寫哪一種文章,比如說報導新聞速度就要很快,可能在還沒有得到太多具體的資料,或不可能花那麼多時間做研究,可是當一個作者之後,要寫一本這麼長的書,是要花很多時間好好研究、瞭解的。
鏡:《獨生》也不是普通的報導寫作,妳大膽地把自己在北京接受人工受孕的經驗穿插在新聞故事中,為什麼會想這麼做呢?
方:我一直都知道我想寫的是計畫生育,可是又覺得當中最令人感動的故事,其實還是人的故事,尤其當計畫生育又是跟人如此密切相關的政策:關於人的家庭、人的關係。你怎麼會結婚?怎麼會生小孩?所以我感覺我自己的經驗是相關的,特別是當初寫作時,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是寫給外國人看的,讓外國人好好瞭解在中國的計畫生育有什麼樣大的影響,可是好多外國人可能不太了解中國,也感覺書裡面出現好多老百姓的姓名:一個莊、另一個江,都是他們不熟悉的、不記得的,所以這本書有很多人的故事,卻沒有一個中心主角,可能在敘述轉換間就找不到主軸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老外,不太習慣這個情況下,可能就好像迷路了,所以我才想到要用我自己的經驗,當一個帶領他們認識中國的引導人,去看到一些很奇異特殊的民情地景,我也感覺用自己的經驗,能夠讓這個計畫生育更具普世性。也就是說,你要生孩子、不要生孩子、你為什麼要生孩子?生孩子要承擔什麼?這些都不是只在中國才有的問題,全世界都會遇到,這種普世性非常有意思,並且加入我個人的經驗,才能軟化我書中想要談比較複雜艱難的議題。
但由於我身邊的人都是比較跑經濟、金融新聞背景的,當我把初稿拿給這些朋友、編輯看之後,他們就說:你確定要這樣做嗎?放進你個人的經驗在書裡,大家可能就不會把一胎化議題當作一回事了,因為沒有人在乎你這種女性呢喃、太歇斯底里了。可是我又想:計畫生育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生孩子,這對女人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我感覺用我個人的經驗,就像是分享我的觀點,把觀點端到桌面上,來引發更多人討論。
《獨生》的英文版封面是一張代表一胎化政策的「中國小皇帝」。
鏡:的確,妳在《獨生》的序言提出了一個很大的命題:我們究竟為何生兒育女?是什麼引起了這個提問呢?妳是先有了提問才開始寫這本書?還是邊寫的時候這個問題才浮現在你腦海裡?
方:我開始寫這本書之後,就很想要查到自己的目標,所以後來心中跑出這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生孩子也許會讓你比較慢才到達那個目標,甚至越離越遠。我自己的觀點跟大多現代女生是比較像的:作為一位女性或母親有沒有影響到妳的職涯?我們花這麼多力氣才能得到這個記者的位置,所以要當媽媽的時候,可能是會損害我們職涯未來發展的。
所以我的疑問是:我們為什麼成為人父人母?有的人可能是為了想成立家庭、有的人是養兒防老,我感覺我自己的是...因為我從以前就非常想當外國記者,這樣就可以有很多冒險、去很多國家,以前會覺得當媽媽之後就不會有這些機會了。可是後來,我感覺當媽媽、當爸爸,自己生了孩子以後,才真的是一個好大的冒險。雖然我以為當媽媽就是很普通的生活、沒有冒險,只能待在家,不能去好多國家,可是就真的是好大的冒險,甚至可能是我們人生裡會承擔最大的風險,與最刺激的一場冒險。
我現在也有一對剛滿7歲的雙胞胎兒子,要對他們負責的那種感覺,可能是一場比在國外採訪時還大的冒險。雖然當媽媽一方面生活是一成不變又無聊的,每天就看他們在那邊做小孩會做的事,可是另一方面又是好大的危機,比如像我書裡寫到那些在汶川地震中「失獨」的父母,他們的獨生子就這樣在地震中過世了,那就真的是好大的犧牲,所以真的就好像一趟旅程一樣。
完整聲音節目請至方鳳美談國際新聞採訪與一胎化政策的報導寫作《獨生》,閱讀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節目文字整理,請到方鳳美專訪之二方鳳美專訪之三。 
「鏡文化 為你朗讀」聲音頻道,每週一聽作者朗讀短篇小說、詩、專欄;每週二聽書評,更多精彩聲音內容,請訂閱我們:
也歡迎至鏡文化粉絲專頁,追上我們的最新動態,或來訊告訴我們,接下來想聽什麼樣的聲音節目呢?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