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3.19 06:24 臺北時間

大法師好忙!教廷驅魔案例暴增 流行文化惹的禍?

影視文藝界近年吹起奇幻魔法風。圖為電影《魔戒》劇照。(東方IC)
影視文藝界近年吹起奇幻魔法風。圖為電影《魔戒》劇照。(東方IC)
本文已獲授權。原文〈The Vatican, the exorcists and the return of the Devil in a time of enchantment〉刊載於 The Conversation ,作者Philip Almond為昆士蘭大學宗教思想史名譽教授。
長期從事驅魔工作的西西里神父班寧諾‧帕利拉(Benigno Palilla)最近對梵蒂岡電台表示,申請驅魔的案例最近幾年成長到了3倍之多。目前義大利每年據稱有多達50萬件魔鬼附身事件。
以義大利總人口6,000萬人來計算,這代表每120名義大利人就有1人遭到魔鬼染指。被附身的人很多,魔鬼更是猖狂──如果他們沒有同時附身多人的話,就代表至少有50萬隻魔鬼出沒。
在群魔亂舞情勢下,4月份天主教會的教育單位,也就是宗座宗徒之后大學(Pontifical Athenaeum Regina Apostolorum)將在羅馬召開一個六日集訓班,訓練神職人員如何辨識和對付著魔者。
著魔案件為何突然暴增?帕利拉認為這都要怪世人近日作為「開啟通往魔鬼之門」──像是崇拜魔法師、預言家,熱衷塔羅牌,還有魔法、玄奇事物的流行風尚等。
在教宗方濟各的「開明」領導下,乍聽天主教會出此言論,或許會令外界感到驚訝。但事實上,社會議題上立場開明的教宗,在神學議題上仍舊是非常保守。2017年12月他曾在一次電視訪問中宣告魔鬼不但真有其人,而且「擁有黑暗力量」。
魔鬼的概念,無論在新教或天主教裡都是無差別的。被附身的人並不僅止於天主教徒,保守的福音派新教──尤其是靈恩教派──也有所謂的「解救牧師」,專司拯救著魔之人,不管這些人是玩弄魔法儀式而走火入魔,還是單純因為末日將近,群魔四出而遭到附身。就如已故佈道家葛培里於2016年所宣示的:「撒旦不只真的存在,而且比我們都還要強大,強大到我們必須隨時保持警戒。」

基督教傳統

在把一干當代玄奧思想都歸類於魔鬼門徒的同時,帕利拉也重新喚回了聖奧古斯汀(西元354-430年)以來的一項基督教悠久傳統。在奧古斯汀看來,即使是最尋常的占卜習俗──如占星、臟卜,或是觀鳥飛翔預言未來──都是在與魔鬼打交道。
在1500到1700這段著魔黃金時期,附身與驅魔儀式頻繁上演。當時的人與今日學者均難以斷言,到底是附身的人變多了以致於驅魔頻仍?還是驅魔盛行導致被指附身人數上升。可以確定的是,附身是有傳染性的。
在信仰天主教的歐洲,有修道院的修女集體出現著魔症狀,舌頭腫脹、僵直發黑,伸出嘴吧外;整個人身體向後凹折,手碰到腳,呈現詭異姿勢到處亂走。她們臉上的猥褻神情,據說要比淫穢的男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信仰新教的英國,篤信上帝家庭裡的小孩反而容易被「感染」。但不管在天主教歐洲還是新教英國,驅魔儀式戰勝惡魔的能力,都是雙方聲稱自己的宗教才是真理的有力證據。
因此,很諷刺的是,魔鬼的存在對這兩個宗教來說都是有用的。現代天主教與新教不只亟於相互競爭,同時也積極對抗世俗主義的「黑暗力量」。
《大法師》電影片段

著魔案例竄升

現代西方著魔案例數字上揚的起點,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早期;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從1973年電影《大法師》上映的那一刻開始的。電影中,附在12歲女孩梅根身上的魔鬼對前來驅魔的戴米恩卡拉斯神父說:「我是魔鬼,請你解開綁住我的繩子。」神父問道:「梅根在哪裡?」魔鬼回答:「在裡面,跟我們一起。」
這是現代社會透過影視、文學、音樂,以及基督教信仰,與魔鬼重新接觸的濫觴,並一直延續至今日。它觸發了大眾對撒旦邪教內部孩童遭性侵的道德恐慌,也激起了保守派教會對於方興未艾的新世紀運動──尤其是現代巫術(如威卡教)和新異教主義──不斷升高卻並無依據的排斥和疑慮。
西方流行文化中的魔鬼再現,肇因於大眾對魔法世界的重新迷戀。大眾文化擁抱了善惡並立的超自然領域,從吸血鬼、仙子、女巫、法師、狼人、幽靈、變形怪,到超級英雄、女妖和男魔、精靈和外星人、哈比人以及霍格華茲學院師生。除了這些,當然,還有殭屍。
因此,現今世界可說是幻滅現實與奇幻領域同時並存,這是一個散發多重意義,在真實與虛幻之間流竄著玄奇事物,相信與否全憑個人一心,理性被繳械擱置一旁,眾人享受驚嚇與著迷交織快感的世界。
在這個新興的魔法世界裡,魔鬼再度趁隙崛起。在想像力奔馳下,世人對魔鬼的恐懼又重新攫取了西方世界的集體意識。
而在保守派天主教和新教人士的眼中,超自然領域的復興更令魔鬼「如咆哮獅子般四處橫行,尋找可吞噬的獵物」(語出新約聖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