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8.04.03 10:30 臺北時間

【王道還科普專欄】青山依舊在

【王道還科普專欄】青山依舊在
人的平均壽命在20世紀增加了一倍,不只使「生命意義」的問題產生新義,還放大了兩性生命歷程的差異。

王道還科普專欄〈青山依舊在〉全文朗讀

〈爬行人〉是福爾摩斯探案中較不受重視的短篇。評家的看法不外是,一、這篇小說發表於作者過世前7年,成名作家到了晚年血氣已衰、難以為繼,並不是新聞;二、故事裡沒有人「犯罪」,算不上偵探小說;三、故事過於「科幻」,不夠「寫實」,剝奪讀者參與解謎的樂趣。
不過也有學者指出,這篇小說值得注意,因為主題是老年:作者、福爾摩斯、華生、以及故事的主角都是老人。作者藉這個故事告誡世人要認命,改變自然之道的下場往往是向下沉淪。
原來故事主角是知名學府的生理學教授,他61歲,喪偶多年,突然想再婚,對象是同事的年輕女兒,從此性情大變。結果之一是,他一再被自己寵愛的狼狗攻擊。教授的助理與女兒請福爾摩斯調查原因。於是福爾摩斯與華生捏造了一個藉口拜訪教授。根據華生的描述,這位教授身材高大,令人肅然起敬;兩眼炯炯有神,明察秋毫;咄咄逼人,不容矇混;追根究柢,不惜使用暴力——全都不是血氣既衰之象。
最後福爾摩斯解開了謎團。原來教授每隔9天就為自己注射一劑黑面猴血清,結果人變成了猴子,午夜在自己的屋外爬行。他身手敏捷,爬上二樓女兒臥房的窗外,把女兒嚇得半死。在護院的狼狗眼中,他不再是疼愛自己的主人,而是陌生的怪物。
我們憑什麼斷定自然之道?
科幻嗎?事實上,在故事發生的時間(1903年)與發表的時間(1923年3月),以荷爾蒙回春的理論與技術都已問世,由醫學期刊外溢到大眾讀物中,結果成為商品。因此這個故事不妨看成作者對於這一商品的批判。只不過福爾摩斯的說教並無新意,教人失望。他指控教授妄想回春,全為了不合時宜的黃昏之戀——違背了自然之道。他對老年的想像似乎只是:靜觀生命之火逐漸熄滅。
問題在於:我們憑什麼斷定自然之道?對老年人而言,什麼樣的想望才合時宜?而回春術為老年人創造的機會,哪一些值得一試?
其實在〈爬行人〉發表的這一年,美國最暢銷的一本小說便以回春術為主題,還改編成電影,年底上演,那就是《歲月的錘鍊》(Black Oxen, 1923)。可見回春術在當年的確是流行文化的熱門母題。小說書名暗示時間的兩種作用:摧殘身體與豐富心靈。可是這兩種作用對於兩性的影響並不一樣——對女性尤其殘酷——發人深省。
故事開始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紐約社交界突然出現了一位年輕女郎,神祕莫測,因為有些年長婦女覺得她面熟。30年前她們的朋友瑪莉嫁入維也納上流社會,天各一方,她們懷疑這位女郎可能是瑪莉的女兒。結果她居然是瑪莉本人。原來她先生已過世,加上戰爭,早就心力交瘁,於是接受一位維也納醫師的回春手術重整卵巢,恢復青春美貌,恍如再生。瑪莉返回紐約是為了料理財務,好返回歐洲協助奧地利重建。
激情與幻象都經不起時間考驗
哪知瑪莉與一位年輕又有才情的劇評家邂逅相遇,幾乎改變了人生規劃。那位年輕人也是紐約社交界的一分子,34歲,早有一位年輕女郎追求,可是他卻對瑪莉一見傾心。而瑪莉的實際年齡是58歲。一開始她覺得這個男孩不可理喻,但是不可理喻的人才有堅持到底的勁兒,瑪莉動心了,回春的身體裡燃起青春的火焰。這場三角戀愛的發展,使瑪莉的身分與年齡曝光,成為社交界的話柄。
好在瑪莉的一位歐洲舊識專程前來向她求婚。這位男士出身皇族,富可敵國,即使大批財產已被沒收,仍有不少在戰前及時轉移美國。他比瑪莉大兩歲,開門見山說明來意,求婚而不談愛。他們的會面像政客的談判,不像戀人。他明白告訴瑪莉:愛情無法持久;愛情需要的不只是年輕的身體,還有年輕的心靈;年輕心靈的無羈想像才能創造愛的幻象;激情與幻象都經不起時間考驗。而瑪莉根本沒有一顆年輕的心靈;回春術改變的是身體,不是心靈。他向瑪莉求婚,因為成熟的心靈以婚姻聯盟才能完成偉大的政治事業——當年在維也納瑪莉經營的沙龍有非常大的政治影響力。
由於這本小說的作者阿瑟頓(Gertrude Atherton, 1857-1948)自己接受過小說裡描寫的回春手術,我們不妨把這個會談視為作者對於回春術的反思:回春術為女性帶來了多少可能性?
「回春醫學」越來越遙不可及
在那位求婚者真誠而殘酷的告白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可能是,他質問瑪莉:妳能生育嗎?他的教養使他只能點到為止,沒有繼續演繹:生命的意義不是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嗎?青春的一切特徵,包括衝動、理想、與幻象,難道不都是生之欲的詭計嗎?
最後,心靈戰勝了身體,瑪莉接受了求婚,為政治放棄了愛情。在電影中,年輕女郎如願以償,得到了情郎。
我們今天忘記了這部小說,甚至對福爾摩斯探案中的〈爬行人〉都不感興趣,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回春醫學。近百年來,醫學儘管有巨大的進步,「回春」的目標仍然介於理想與幻象之間。對於動物的身體發育,特別是性腺、荷爾蒙對於生理機能的調控,科學家解開了越來越多的謎,同時也揭露了更複雜的因果網絡,「回春醫學」越來越遙不可及。
然而兩位作者企圖反思的問題,並不是回春醫學的想望與現實,而是新科技為人提供的機會。福爾摩斯的沉思雖無新意,他的問題意識絕非無的放矢。人的平均壽命在20世紀增加了一倍,不只使「生命意義」的問題產生新義,還放大了兩性生命歷程的差異。例如更年期之後女性獲得的生理解放,可說是人生歷程的回春,我們為這一新的人生提供了多少準備與支持呢?
須知:我國已進入高齡社會了。
王道還(王道還提供)

作者小傳─王道還

台北市出生,從小喜歡閱讀,但是從未想過寫作,因為小學五年級投稿國語日報兩次皆遭退稿。大學三年級起意外接到翻譯稿約,以後寫作亦以翻譯為起點(意思是抄襲)。

在思想上,對於「思考」產生全新的認識,是在高二暑假讀了《西洋哲學史話》(台北:協志工業出版)、《相對論入門》(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兩本書。從高一起就對演化生物學發生興趣,後來以生物人類學為專業可能並非偶然,可是對科學史、科學哲學的興趣從未間斷。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