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8.04.04 04:59 臺北時間

【50億大墓公】千餘人戰死土城 無主英魂享百年香火

大墓公是當地居民的中心信仰,清明和中元祭典總吸引上千人參加。
大墓公是當地居民的中心信仰,清明和中元祭典總吸引上千人參加。
新北市土城區大墓公改制爭議沸沸揚揚,而大墓公廟信徒為昔日的「擺接堡十三庄」居民,大墓公起源於清朝年間的林爽文之亂,後又經歷原漢衝突及漳泉械鬥,受難的義民都入葬大墓公,無主英魂成為當地的中心信仰,百年香火鼎盛至今。
擺接堡是平埔族的番社名,其範圍也就是今日的板橋、土城、中和地區。1805年發生林爽文之亂,擺接堡是戰場之一,當時屍橫遍野、滿目瘡痍,受難者家屬畏懼朝廷壓力不敢收屍,只能讓屍體在野外腐壞或是被土虱啃食,甚至流傳「土虱好吃,死人骨頭沒那麼多」的俗諺。
當時戰死的不只是滋事的亂民,還有無辜民眾與支持清軍的士兵也遭受波及,3年後地方仕紳上奏朝廷懇請安葬,獲許後,鄉民將遍地白骨澤地安葬,清朝也賜詞「恩奉獻札諭埋葬、難民萬善同歸墓」,並頒「義塚」之名,就成了最早的大墓公。
大墓公起源於清朝林爽文之亂,也因特殊歷史地位被新北市政府登錄為第6個文化資產。
1805年,擺接堡再次爆發原漢衝突,當時的鄉民將罹難者合葬其中,而在48年後,當地又發生漳泉械鬥,雙方為了水源爭執而紛擾不休,最後釀成留血衝突,3次亂事中殞命的先人一起合葬,也成了如今的大墓公。
對當地居民來說,大墓公不同於有應公、萬善爺,而是配享香火的祖先英靈,對先人的緬懷凝聚眾多信徒,更發展出如今的龐大祭祀圈。如今大墓公陷入財團法人爭議,廟方不敢拿此問題詢問大墓公,只盼這場紛爭能早日落幕,讓大墓公做更多的善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