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8.05.24 08:00 臺北時間

【鏡評】大陸A股入摩的真相

上證綜合指數即將納入MSCI指數,但年初至今下跌了4.6%。(東方IC)
上證綜合指數即將納入MSCI指數,但年初至今下跌了4.6%。(東方IC)
最近台灣投資圈內最熱門的話題,除了國巨等被動元件股價狂飆之外,應該就是大陸股市「入摩」了。6月1日,有高達234檔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許多台灣投資人趕著搭這班上漲列車,搶買陸股基金,銀行與基金公司的理財專員,遇到客人第一句要回答的,往往就是:「A股入摩,預期漲幅有多大啊?」
MSCI指數是國際基金經理人績效表現的標竿,A股入摩代表共同基金必須加碼大陸股市,資金流入會帶來股價的上漲。台灣投資人過去享受過入摩的甜頭,20年前初次入摩時,台股加權指數半年內大漲了20%,韓國因為外匯管制更寬鬆,入摩後半年漲幅更超過25%。
大陸多年來積極爭取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與全球指數,終於獲得在6月1日正式納入,9月再將權重提高1倍。根據大陸投資銀行中金公司估計,6月「入摩」將為大陸股市吸引110億美元的新資金流入,9月倍增至220億美元。
超級利多還不僅是納入MSCI指數,在政策超越一切的大陸,優化A股結構是今年金融政策的重中之重,大陸證監會在5月11日正式核准鴻海旗下的富士康互聯網工業A股上市,預估將要集資近新台幣1300億元(人民幣272億元),這只是開端,後面還有阿里巴巴、百度、網易等龍頭企業要從美國班師回朝,外加小米在香港上市,創造股市榮景的政策方向,猶如總書記大閱兵的指令一般明確。
然而奇怪的是,大陸股市空有天大的利多卻表現疲弱,年初至今,上證綜合指數下跌了4.6%,在亞洲各國股市幾乎敬陪末座,只比印尼雅加達股價指數好一點,年初擁抱MSCI指數題材,買進大陸基金的台灣投資人,沒吃到甜頭就先嚐苦果。
另一個令人疑惑的訊號是,陸股資金還是在外逃,中金公司預測的110億美元的流入,至今尚未發生。為了吸引MSCI的外資,人民銀行一口氣拉高滬港通的額度4倍,滬股通及深股通(外資進入大陸股市,稱為北上)每日額度達到人民幣520億元,港股通及深港通(中資外出買港股,稱為南下)每日額度為420億元。但是,北上額度至今只用了13億餘元,或2.58%;南下額度卻被外流資金用到爆,5月17日更超額使用423億元,超出100%。
歸根究柢,大陸入摩的時機運氣不好,遇到新興市場資金大外逃,亞洲有港幣匯率貶值壓力,南美洲爆發阿根廷匯率狂貶5成,巴西股市半年來跌掉2成,號稱錢多到用不完的杜拜股市3個月跌掉13%,既然新興市場都在跌,「低接」而非「追高」,「分批」而不「集中」,就是外資的首要原則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