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5.31 11:02 臺北時間

【有難同當】海嘯催生同理心 印尼亞齊對羅興亞難民張開雙臂

亞齊省學生在海灘拉布條,抗議羅興亞人遭迫害。(東方IC)
亞齊省學生在海灘拉布條,抗議羅興亞人遭迫害。(東方IC)
世人依稀記得亞齊省是2004年南亞大海嘯受創最重的震央地帶,當時至少有10萬亞齊人遇難。或許是這段慘痛記憶,讓亞齊人在目睹羅興亞難民受苦時,脫口而出:「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姊妹。」
「他們對待我們,就像父母照顧兒女一樣無微不至,」一對搭船逃難被救起送至亞齊省的羅興亞夫妻說:「剛來的時候我們很害怕,但這裡的人給了我們一切所需:食物、藥品,還有棲身之地,真的太感謝他們了。」
亞齊省的地理位置,正好位在羅興亞船民逃往馬來西亞的海上航道附近。大量難民從緬甸若開邦湧出後,不是向北步行跋涉到孟加拉,就是向南搭船逃往馬來西亞。大馬蓬勃的建設意味著難民很容易在當地找到工作,但馬來西亞境內已有超過15萬羅興亞人,大馬政府並不樂見更多難民上岸尋求庇護。
相較之下,印尼亞齊省過去10年僅收容了1700多位羅興雅難民。印尼本身並未簽署難民相關的國際公約,也不承認難民地位,但篤信伊斯蘭的亞齊人,卻基於和羅興亞人同屬穆斯林的情感連結,在國際社會一片排外情緒中罕見地對羅興亞難民伸出友誼之手。
「亞齊省固有的習俗是漁民在海上只要發現有人落難,必定施以援手,這是亞齊漁民一貫信守的原則,其效力甚至超越國家法律,」非營利組織Geutanyoe基金會的Lilliane Fan解釋。
Zulfikar是亞齊省社會局工作人員,負責管理一座閒置政府大樓改裝成的臨時難民營。難民營內區分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宿舍前方有片空地,每天早晚五次禱告,都是由難民和附近的亞齊居民一起合力主持。營區內有一間醫療室,還有一間儲藏室,堆滿了各地民眾捐獻的泡麵、雞蛋、食用油,和一箱箱衣物。為了安置難民,Zulfikar過去這段時間幾乎都睡在營區裡,24小時待命。
「我太太已經22天沒見到我了!」他笑著說:「我們亞齊省的海上習俗,是不問宗教種族,一律收容,因為救人要緊,國家法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24歲的羅興亞難民Mohammad Illyas原本在4月間搭船準備前往馬來西亞,沒想到半途遭泰國海軍攔截,將他們趕到了印尼海域,被迫在亞齊省棄船上岸。好不容易在難民營裡安頓下來,Illyas由衷感謝亞齊人的熱誠接待,但心裡仍然有些不踏實。
「我在這裡吃得飽、穿得暖,但卻食不知味,」還有3個孩子留在若開邦的Illyas說:「過去家裡都靠我一個人賺錢養家,現在不曉得他們過得怎麼樣了。」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VOA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