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6.28 15:40 臺北時間

【去都蘭學永續生活(三)】14天生態設計課 吸引志同道合夥伴

這屆的樸門永續設計專業基礎,吸引了各路人馬,藝人林辰唏(左二)也在列。
這屆的樸門永續設計專業基礎,吸引了各路人馬,藝人林辰唏(左二)也在列。
在寧靜閒適的台東都蘭,沿著一條連當地人也容易錯過的小徑直行而下,便是大地旅人台東樸門教育基地所在。
這裡不定時舉辦課程,我們造訪的時候,正在進行樸門永續設計專業基礎課程(PDC)。學員來自北中南以及離島的澎湖,甚至有人專程遠從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前來。
在充滿蟲鳴鳥叫、蛙鳴如雷的大地旅人都蘭教育基地裡,這天一早還不到9點,20多名學員分成幾個小組,嘰嘰喳喳地討論著。
幾分鐘後,擔任講師的孟磊(Peter Morehead)敲響了鐘,接著開始分組表演,其中一組,一名學員把兩手直直地高舉,顯然是扮演一棵樹,另一個學員從後面環抱她,前面則有兩個學員對著這棵 「樹」左看右看,一人還記筆記。一旁其他學員七嘴八舌,一個人說:「觀察...觀察與互動」,表演的同學拍手叫好。答對了。
原來,兩位主力授課老師:Peter和他的台灣妻子江慧儀,先讓大家透過默劇的方式,複習前一天講解過的樸門設計原則
學員以默劇方式,複習前一天學過的樸門設計原則。
在分享時刻,一名女性學員說,「會想來參加這個活動,就是想找到大家。一般各自在家裡種的時候,就會很孤立無援,因為周圍的人好像不是很認同我們的做法,來這邊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遇到問題時可以詢問,然後彼此互相支持。
這梯次的學員來自四面八方,有專業農夫、有環保工作人員、也有老師、基金會執行長,甚至藝人,大家齊聚在此,都想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對環境更友善、更貼近大自然。
這屆學員中,我們發現藝人林辰唏也在列,她說,希望能用自己公眾人物的力量,讓大家知道,環保其實很重要。
林辰唏和其他學員分享心得,「我知道地球這塊土地的每一個自然資源,對我們來說,都很息息相關,過去的教育產生了很多矛盾,我自己要開始試著去珍惜自然資源,節省自己的慾望...因為已經換了一個方式去生活,就會發現有一個相對的狀態...但你沒有權力去教育別人該怎麼生活,可是又非常希望可以小小地開始去影響這些人,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去理解她為什麼要愛惜這些東西。因為可能沒有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他不覺得多用兩個塑膠袋會怎樣,我又沒有看到世界爆炸,他沒辦法理解。」

尋求新的環保點子

學員對於實作課程總是興致高昂,圖為幾個人志願移動雞籠。
另外,鄧詩恩和陳睿浵特地從香港特地前來,兩人都是環保工作人員。其中, 23歲的陳睿浵是這個梯次最年輕的學員,問起他來上課的緣由,他說覺得在香港做環保缺乏突破,想來尋求一些新創意和點子,「知道樸門是教我們去過一個可再生、永續的生活環境,想過來跟Peter 跟慧儀學習怎樣過更好的生活,照顧好地球。」
那回香港後要如何運用所學?鄧詩恩回答,「我來之前,只有一個方向,就是去務農啊。來這裡學習第三天,就發現不一定是要務農的方式... 剛才我們上課的時候說到雨水是從高到低,可以怎麼收集起來,我就想我的家可不可以改善一些設計下雨的時候,就可以收集那些雨水,然後就可以怎樣用啊。」
在課程進行的兩星期內,所有學員除了聆聽講師解說樸門設計學、學習地理、氣候、土壤,了解植物與動物、 建築與能源等理論與實作,大地旅人的樸門教育基地,更提供大家一個美好的憧憬,因為這個學員口中的天堂,原本是一片荒廢的稻田,是用樸門的設計方法加以改造後,才創造了眼前的奇蹟。
樸門源自澳洲,原文Permaculture 直譯便是「永續文化」,兩位講師要大家複習的大原則,正是樸門依循大自然的運作模式,用來設計環境和生活的主要精神。
Peter把學員帶到附近的一座森林,講解地理與氣候。

能源自給自足

基地充分體現樸門的精神,對於能源也秉持尊重原則,接近100%自給自足。
Peter解釋,基地有八個太陽能板,變成四組,可以獨立控制。「我們還有台電的電,也可以讓它進來,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它進來,有控制系統,盡量都是用太陽能 ,一直到它沒有力的時候,台電才會進來 。」Peter是台灣第一位拿到認證資格的樸門講師。
基地也是Peter和慧儀的家,夫妻倆就在都蘭山和太平洋山海能量環抱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讓自己和土地都獲得呵護的生活。

尊重地球資源

樸門教育基地追求能源自給自足,基地主體建築二樓陽台的八片太陽能板,提供絕大多數所需電力。
在可以俯瞰整個基地的二樓陽台,Peter表示,因為目前沒有規格化的產品,基地的太陽能系統是廠商專門為他們設計的, 「主要我們最常用的是冰箱,整個系統就是為了讓冰箱持續有電,晚上也需要電 ,(太陽能)電池的系統也是考慮到這部分,白天的時候有很多的電,就是我們可以用到很多其他的東西,甚至果汁機、電鍋,太陽很大的話,電鍋也可以用到。」
他說應該有些能源效率的概念,尊重地球的資源,把生活所需的耗電,集中在太陽光最充沛的時段。「晚上就不能用電鍋了,那些很耗能的電器,所以我們就是要調整生活習慣。其實也可以下午太陽很大的時候,就可以兩點開始煮晚餐的飯,到晚餐時還是很是很熱。」
或許是看我面露難色,他和顏悅色地說,「沒有那麼難,為什麼一定要等到6點?那就是一個小小的生活習慣的改變,所以我們就是要尊重這個能源,有很大的能源就用它,沒有的時候還一定要要求,我們就用核能啊,什麼都用...地球就只有少樣可以用的能源,有它的時候就用,沒有的時候就接受,這也是一個樸門的原則,接受、回饋,不能要求太多。」
但一般人恐怕很難做到下午兩點就開始煮晚飯吧?Peter立刻回說,「你可以設定啊(電鍋定時)當然如果你整天不在家,可以用到能源的機會很少,要有社區一起來照顧這些很晚回來的人,也是一個設計的問題,如果那棟樓的人可以輪流在家裡,幫忙煮給鄰居吃,也是一個設計的可能性。」
黑狗娃娃被Peter和江慧儀收養前,曾經受虐,對人戒心很高,但她超愛Peter,始終跟前跟後。
永續之於Peter已經像是吃飯和水那般自然,問他,看到全球環境急速惡化,不心急嗎?他說,只能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訪問他時,不時被轟隆飛越的戰機打斷,抬頭完全看不見,但製造的噪音十分惱人。
不生氣嗎? 聽到這問題,他才比較難得地流露了一點情緒,「當然,每次那個飛機過來,我就要忍住。」忍住,為什麼? 「一來是噪音,二來是碳排放,還有社會問題啊!他們用掉那麼多能源,應該用在讓社會成長的,就是浪費能源,浪費錢,浪費這個資源,然後又在破壞環境 。」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