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8.23 11:29 臺北時間

【專訪】我不想重複自己(上)──路易斯‧通代與法國漫畫

路易斯‧通代在蒙佩利爾的工作室。
路易斯‧通代在蒙佩利爾的工作室。
法國的圖文小說(graphic novel)作品豐富多樣、題材大膽,即將來到第46屆的安古蘭漫畫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Bande Dessinée d'Angoulême)是國際漫畫家及出版者年度盛事。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扮演安古蘭12年吉祥物的「小野貓」(Le Fauve)是發想者路易斯‧通代在日本、韓國旅行時獲得的靈感。
坦言「長途旅行好累」的通代,從一位年輕時害羞、渴望成為作家的男孩,成為法國當今最重要的漫畫家之一。通代執筆的漫畫著作至今累積超過200本,每年創作五、六本漫畫,幾乎連年獲獎,有些作品已改編為動畫。
今年,受歐盟「創意歐洲」計畫鼓勵的德爾固出版社(Dargaud)也陸續推出通代的《拉賓諾兔冒險記(Les formidables aventures de Lapinot)》英文版。通代自述,拉賓諾兔(Lapinot)系列作品是認識其創作最容易的方式。
今年出版的《藍(Bleu)》,則圓了他一直想創作一本無字漫畫的夢想。
粗看通代的畫風相當可愛,但細讀故事情節,有些寫實得令人脊背發涼。許多瑰麗奇幻的作品,其實奠基於通代對人生的體察及真實事件的啟發。他強調,漫畫不是只為兒童而創作的產物。

兒童漫畫中 成人也嗅出人生的況味

南法的蒙佩利爾(Montepellier)被譽為陽光之城,每年有超過300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通代與著色師妻子布莉吉特‧范達克利(Brigitte Findakly)於1994年從巴黎移居亞維儂南方,最後定居此地22年。窗外的粉橘色屋頂與鵝黃色住宅曾在《伊拉克的罌粟花》最後幾頁出現過,是范達克利雙親的居所。
夫妻倆的工作室掛著一幅裱框照片,是1991年至1994年的巴黎工作室裡,兩人與一群夥伴於共同奮鬥的時光。1990年,通代隨當中一群人創立社團出版社(L’Association)時,大多數都是熱愛漫畫但背景各異、仍無知名度的業餘創作者。
如今,這間出版社成為推動法國另類漫畫最出色的出版社之一。通代回憶28年前,出版社的誕生好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那時大家都很想要新東西,覺得漫畫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通代問我知不知道他的朋友得立勒(Guy Delisle)?透露得立勒也在蒙佩利爾住了30年。加拿大漫畫家得立勒,因妻子為無國界醫師而相偕造訪多國,其創作的《平壤-朝鮮之旅》、《緬甸小日子》、《耶路撒冷》等著作,也是當代圖文小說的經典。
法國的非虛構漫畫著作,除了今日出色的圖文小說外,漫畫雜誌如《視覺時評(La Revue Dessinée)》、《查理畫報(Charlie Hebdo)》等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此外,歷史上孕育了19世紀菲力彭(Charles Phillipon)、杜米埃(Honoré Daumier)等知名的諷刺漫畫家。
不過,最具法國代表性的正字標記「漫畫」,恐怕非「連環繪本(Bande Dessinée,BD)」莫屬。
BD是法國及比利時具代表性的漫畫形式。通代回憶,BD於50、60年代最輝煌,以每本48頁、厚皮精裝的姿態定期出版,原是為兒童設計的漫畫雜誌。不過,當中的劇情不只兒童喜歡,某部分「人生的味道」則是成年讀者才嗅得到的。
BD創造了一票忠實讀者。其中法國的《丁丁歷險記(Les Aventures de Tintin et Milou)》、《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Astérix le Gaulois)》最廣為流傳。
「但咱們法比人(Franco-Belgian)的品味,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欣賞。」他半帶驕傲、半帶遺憾地說,很多國家不喜歡大鼻子人物,加上這樣的漫畫相較於美國及日本劇情簡單、份量輕薄的漫畫書昂貴,即使精采,到了海外卻往往銷路不佳。「尤其是美國。」他抽出一本《阿斯泰利克斯》:「這在法國賣出200萬本,到了美國居然才賣5,000本。」
「美國把這當作給兒童看的讀物,但漫畫才不是只給兒童的作品。」他強調。
通代表示,今日法國漫畫每本價格12歐元(約430台幣)至25歐元(約900台幣),依份量、色彩而有不同。價格不便宜,但他表示法國人熱愛自己的漫畫,當地漫畫書市的銷售數字中,本地漫畫占 5 成以上,另外可能有3成的日本漫畫,最後才是1或2成的美國漫畫。
他觀察,30年前,每年市面上約有500本漫畫,現在法國每年出版約5,500本漫畫。「比起其他國家,我們的漫畫有最多種類,五花八門。我們可以畫我們想畫的,不需要都做同一類型的創作。」他說。
當我問他,認為法國漫畫精彩的原因是什麼?他微笑告訴我:「我們的壞品味!」

社團出版社L’Association 凝聚一群素人對另類漫畫的熱情

通代書架上的收藏琳瑯滿目,許多卻未曾拆封。原來這樣的習慣受父親影響。父親曾經營書店,視書如寶貝,「以前我也覺得書很重要,不能拆。」他笑說,不過大約做完第50本書後,他漸漸不那麼介意了。
1964年於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出生的通代熱愛寫故事,原本夢想成為作家、劇作家、電影編劇。
1987年,因為無意間讀了一本愛好者小誌(fanzine)中的漫畫,就此改變他的一生。「老實說,那個漫畫的畫風不怎麼樣,我不特別喜歡,但故事實在太精彩了,」他回憶:「我很驚訝,我居然把整本雜誌讀完了。」
「那時就發覺,原來只要故事很動人,畫風很糟也沒關係。」他頓時充滿信心:「那麼我也可以把我的蠢故事變成漫畫囉。」
於是他拿起畫筆。1988年,他決定從簡單畫風開始練習,先畫好多個格子,每格均畫上形貌、角度近乎雷同的主角,外加一個對話框。接著,在每格的對話框內填入不同訊息。
「我連續畫了兩本,用它們來練習對話和節奏。」他翻開昔日的連環漫畫作品,極簡的黑白線條,不打鉛筆草稿,只有墨水痕跡。後來它們以《精神分析(Psychanalyse)》和《沉睡者(Le Dormeur)》出版。
2002及2005年出版、臺灣也找得到的《跳跳O(Mister O)》和《i呀!(Mister I)》中,也可以嗅出通代早期作品的路線。
譬如《跳跳O》每頁60格,整本書重複著幾條線、幾個圈圈,他說,故事劇情很簡單:可愛的主角每次都想嘗試跳過懸崖,但每次都死掉。今日他描述:「O先生和I先生就像早期舞台劇開演前,那個跑出來逗大家笑的滑稽丑角。」
通代的幽默似乎很黑色,卻也很療癒──或者也可以換個順序來說。
1990年,漫畫家馬呂(Jean Christoph Menu)召集了一群熱愛漫畫的青年,請教大家是否有意成立專門推廣漫畫的獨立出版社。通代回憶,現場約16人當中,有6、7人贊成,於是「社團出版社(L’Association)」就成立了。
不過,當時成員中,除了已發表過漫畫作品的大衛B(David B.)、巴德勒米(Stanislas Barthélemy)外,並無專業漫畫家。換句話說,社團出版社成立的初衷憑藉的是一股共同的熱愛和改變現狀的熱情。
成員們獨立出版、與書店談合作銷售漫畫時,不採取寄書販售的方式,而是只願賣斷。這樣的策略在當時很新鮮,也創造了成效。通代則負責蒐集故事,發想新點子。也是這段在巴黎工作室的時期,通代創造了兔子拉賓諾(Lapinot)和貓咪理查(Richard),這系列作品自1992年起,延續近30年,成為通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005年,拉賓諾兔死於大火之中;然而去年,通代又使他死而復生。其實最初,1992年誕生的拉賓諾兔未能流通於市面,開始聲名大噪的是目前所知的第1集;直到5年後,該部份故事終於能以「第0集」的身分出版。
或許太多人問過這隻兔子與他的關係,他主動說起:「其實我想我不像拉賓諾,他太嚴肅、道貌岸然、充滿道德感,我較像是愚蠢的理查……嗯,其實我也不確定,可能要看是在一天當中的什麼時候。」
拉賓諾兔於1994年安古蘭漫畫節登場,獲得不錯迴響,全年銷售約15,000冊。但通代也描述,當Lapinot於1995年與更大出版社德爾固簽約時,社團出版社的部分成員似乎感覺受到威脅。通代解釋:「我必須告訴朋友,我沒有背叛他們,這麼做反而可以把不同讀者帶來社團出版社。」
他也透露,2017年的拉賓諾兔最後一集其實受2015年《查理畫報》事件啟發。「查理事件後,我的工作方式沒有任何改變,但報社漫畫家不同。他們的工作更危險、更困難,因為那種工作永遠在惹你的國家麻煩、或惹國際社會麻煩。」
「不過我不想告訴大家該怎麼做,那樣好像在訓誡;我只想透過漫畫傳達這裡有些問題,或許正確,或許錯誤……重要的是讀者怎麼去看它。」
「法國漫畫家的感受力和其他國家不同,我們有太多壞品味、太多諷刺、太多玩笑了。」他說。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